首页 > 文章详情

城市贫困空间固化的社会治理研究

作者:
慈勤英
出版日期:
2021年10月
报告页数:
10页
报告字数:
7051字
所属图书:
发展型社会救助政策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中国经济社会快速转型,城市贫富分化加剧,城市贫困人口逐渐聚集在某些特定区域,形成城市贫困空间。城市贫困人口在空间上的聚集过程折射的是复杂的权力关系,空间结构的变化是政府、市场、社会、个人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尤以政府和市场的影响为主,特别是住房制度改革、产业转型、城市改造、二元社会结构、公共资源配置不足加剧了贫困空间的集中化。贫困空间的集聚加剧了社会隔离和社会冲突,给社会治理带来了挑战。面对已经形成的贫困区域,除了要继续完善针对个人-家庭的社会政策,还要站在整体和长远角度,开展以贫困聚集区为单位的贫困治理,保障贫困人群发展的权利。
关键词:

社会救助社会治理城市贫困空间固化权利视野

作者简介:

慈勤英:慈勤英 女,1964年生于吉林敦化,现为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社会工作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乐山师范学院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名誉院长、湖北省社会工作联合会副会长等职;研究方向为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社会性别;发表文章50余篇,著有《福利依赖:事实抑或建构》等;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等课题多项。

文章目录
第一节 城市贫困空间分布的多元固化特征
  • 城市贫困相对集中分布在城中心、外围区和城乡接合部
  • 城市贫困空间呈镶嵌状隔离与簇状隔离、碎片化等分布特点
  • 城市贫困进一步向城乡接合部和远郊区县集聚
第二节 城市贫困空间的形成机制
  • 住房体制改革是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最主要的动力机制
  • 产业转型导致部分老工业区成为新的贫困空间
  • 市场化开发拆迁固化了原有城市的贫困空间,使城市外围成为新的贫困空间
  • 流动人口增加形成异地化贫困聚集
  • 公共资源分布不均衡使得部分老城区退化为贫困空间
·第三节 城市贫困对社会治理的挑战
第四节 权利视野下贫困空间的社会治理路径
  • 以公平正义为理念,强化公民参与过程,重构贫困区域的地域格局
  • 以教育资源为重点,强化资源配置公平,改善贫困区域的生态环境
  • 以政府购买服务为手段,丰富公共服务内容,实施差异化的区域发展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