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平台经济中“自由劳动者”的超时劳动与抗风险能力——疫情前后滴滴司机劳动境遇调研
作者:
沈旭棋
出版日期:
2021年12月
报告页数:
17页
报告字数:
14426字
所属图书:
当代中国田野观察(2020)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12.170-186
国务院参事室社会调查中心
摘要:
滴滴司机这种职业,本质上是互联网经济环境下的非典型劳动关系。从社会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网约车行业的整体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平台经济的发展使得许多劳动技能不足的劳动力能够在这种新兴行业中找到自己的谋生方式、获得一份相对稳定的收入。但由于旧有法规难以或没有将其纳入,弹性用工往往在很多领域以混乱用工的形式存在,全职滴滴司机像是被迫进入这种碎片化生产方式的无保障者。许多互联网新经济、新产业中的劳动者也面临相似的境况。但是,灵活就业并不等于这个行业的劳动者应该长期处于无保障的状态,如何建构一套新的劳动关系、权益与信用保障制度才是新经济条件下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劳动关系
就业保障
平台经济
自由劳动者
滴滴司机
作者简介:
沈旭棋: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人口研究所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口老龄化。
相关报告
2018~2020年广州平台经济从业者劳动状况调查报告
算法时代的劳动社会学——评Alex Rosenblat《优步的世界:算法是如何改写工作规则的》
平台经济从业者的权益保障:公众态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澳大利亚平台用工:制度框架、争论要点与监管走向
平台经济下斜杠青年工作实践、体验及身份认同研究报告
2022年中国互联网治理发展报告
东北地区平台经济发展研究
平台经济提升城市经济韧性的思路与对策
2020年广州平台经济从业青年状况研究——以网约车司机为例
2020~2021年中国平台经济与社区商业价值之现代性重构
文章目录
问题提出
(一)研究缘起:“996”与“自由劳动”
(二)问题提出
研究设计
(一)调研方法
(二)调研对象与研究意义
(三)调研创新点
滴滴司机超时劳动的形成
(一)固定劳动时间表的形成
(二)超时劳动的形成
滴滴司机的劳动认知和负担的劳动风险
(一)“自由劳工”身份对其劳动流动能力的限制
(二)作为感知的劳动自由
·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