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2020年中国青少年犯罪状况与预防研究报告

作者:
姚建龙 柳箫
出版日期:
2021年12月
报告页数:
34页
报告字数:
27994字
所属图书:
中国关心下一代研究报告(2021)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近五年我国青少年犯罪状况整体上趋于平稳后又有所回升,且在年龄、地域、罪名等方面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同时,结合最新的调研数据分析发现,我国未成年人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的存在现状已表现出鲜明特点。目前,我国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逐渐融入平安中国建设战略布局,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体系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此外,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作为我国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体系中的重要成员单位,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中取得了诸多成就。多年来,我国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在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领域已经构建了相对成熟的青少年犯罪防控措施体系,但是却依然面临着家庭监护责任难以真正落实、学校管教措施实行存在争议、社会工作专业力量介入不足、网络沉迷防治困境亟待破解、犯罪预防工作缺乏合理评估、司法干预实践仍有完善空间等问题。对此,提出构建家庭教育指导体系、完善学校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机制、深化社工专业力量集聚、推动预防网络沉迷多方责任主体履责升级、加强犯罪评估系统研究以及建立独立少年司法制度等愿景。

关键词:

青少年犯罪犯罪预防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

作者简介:

姚建龙: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法学研究所所长、《政治与法律》主编,兼任上海市法学会副会长。受聘为国务院妇儿工委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共青团中央等部门咨询专家、听证员、监督员,以及上海市重大行政决策咨询论证专家、市政府立法专家、浦东新区区委区政府法律顾问、市教委法律顾问等。曾任重庆市劳教戒毒所民警,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挂职),团中央权益部副部长(挂职),华东政法大学教授,《青少年犯罪问题》杂志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博士后研究人员,上海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院长,上海政法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等。曾应邀赴香港城市大学、韩国江原大学、日本立命馆大学、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意大利罗马大学等作访问学者或学术演讲。2012年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司法学院警察分院学习,2019年参加上海市委组织部赴美国培训班学习,2010年和2022年分别在中央党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年制理论研修班学习。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刑事法学、青少年法学、教育法学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十余项,承担国家部委、地方省市委托课题三十余项,在《中国法学》《中外法学》等发表论文两百余篇,出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基本问题研究》《浦东新区法规研究》《新时代刑法理论的自觉》等著作多部。曾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工作者、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提名奖)、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上海市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上海市杰出青年岗位能手、上海市禁毒工作先进工作者、上海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工作者、上海市曙光学者、首届“全国刑法学优秀学术著作奖(1984—2014)”专著类一等奖、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专著类三等奖、首届高铭暄学术奖二等奖等荣誉。

柳箫:华东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

文章目录
2020年我国青少年犯罪调研基本情况
  • (一)我国青少年存在不良行为的基本现状
  • (二)我国青少年存在严重不良行为的基本现状
  • (三)未成年人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相关影响因素
  • (四)青年职工对青少年犯罪预防的态度与看法
我国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 (一)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体系
  • (二)关工委的工作职责与主要成就
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主要措施
  • (一)家庭预防:家庭指导措施
  • (二)学校预防:学校管教措施
  • (三)社会预防:社会参与措施
  • (四)网络预防:网络防沉迷措施
  • (五)政府预防:政府组织措施
  • (六)司法预防:司法干预措施
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展望
  • (一)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中的问题与不足
  • (二)我国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未来展望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