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俐侎人传统服饰的传承与变迁
作者:
杨玺可
夏循祥
出版日期:
2022年4月
报告页数:
19页
报告字数:
14327字
所属图书:
魁阁 2021年第2期(总第5期)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04.54-72
关凯
郭建斌
李晓斌
摘要:
俐侎人是云南省临沧市独有的一个彝族支系。俐侎服饰有着独属的神话故事、分类体系、制作技艺和穿着情境。这使得它的基本形制、设计风格和社会作用都相对稳定。俐侎服饰的形制起码可以追溯到近300年前的清朝。传统服饰中,成年男性和老人的衣服比较朴素,小孩的服饰花样较多,而青年女性的服饰最是复杂和特别,可分为便装和盛装。因为传统服饰的原料加工比较复杂,不仅费时费力,穿在身上也很笨重,近年来俐侎服饰款式上的变化主要是为了适应商品服饰的穿着。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社会变迁
服饰文化
彝族文化
作者简介:
杨玺可:
女,苗族,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
夏循祥:
男,汉族,博士,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教授。
相关报告
当代新疆维吾尔族工人服饰文化变迁
西藏服饰的地区性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探析
浙江省永康市传统服饰
元江流域花腰傣的文化与当代变迁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国的文化政策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
衍变与传承:瑶族盘王节中的仪式神像画
谁的原生态?为何本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的“原生态”现象分析
二十四节气制度的历史及其现代传承
从节气歌谣、谚语看二十四节气的活态传承
文章目录
“老古时代”的服饰
(一)俐侎服饰的过去
(二)俐侎服饰的神话起源
俐侎传统服饰的分类及其手工制作技艺
(一)传统服饰分类
(二)服饰制作的原料及原料的变化
(三)传统服饰原料加工
传统俐侎服饰的功能
(一)实用功能——俐侎服饰的工具价值
(二)族别标志——本民族的认同
(三)判断指标——对个体情况的判断
(四)仪式构成——作为礼仪服的存在
(五)情感媒介——亲朋之间感情的纽带
·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