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扎实推进韧性社区建设——2021~2022年中国社区建设与社区治理形势分析

作者:
谭日辉 李金娟 郝佳洁 王涛
出版日期:
2022年7月
报告页数:
19页
报告字数:
16285字
所属图书:
中国社区发展报告(2021~2022)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风险社会是当前社会治理亟须适应的新常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扎实推进韧性社区建设是应对风险社会的有效选择。近年来,韧性社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突出表现为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积极性稳步提高、社区智慧治理水平稳步提升、社区养老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社区防控意识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社区两件“关键小事”明显改善。整体来看,目前韧性社区构建过程中依然存在多元主体参与制度保障和能力水平不足、科技赋能韧性城市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社会治理共同体意识不强、社区社会资本以及社区资源禀赋不足等问题。未来,要进一步强化多元主体对社区的认同,构建更高水平的和谐稳定安全社区,打造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治理模式,持续增强社区韧性。

关键词:

基层治理风险治理韧性社区共同体建设

作者简介:

谭日辉:博士,研究员,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智库建设与管理处处长、北京城市管理研究基地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社区、城市治理、社会治理、应用社会学等。主要代表作为《一个南方城市的空间社会学研究》(专著)、《北京社区治理机制研究》(专著)、《管理创新与政策选择——政府培育扶持社区社会组织的研究》(合著)、《社会心态与民生建设研究》(合著)、《2020北京城市空间格局优化研究》(合著)、《社会组织发展的深层困境及其对策研究》(论文)、《留下、离开还是等待——流动人口城市化的群体分异及其治理》(论文)、《风险社会视域下的韧性城市建设研究》(论文)、《数字平台优化韧性城市建设研究——以北京城市副中心为例》(论文)等。

李金娟:博士,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社区治理、社区养老、文化养老、文化社会学。主要著作为《北京市社区养老照顾专业化资源配置研究》(专著)、《社区治理:价值匹配(NCT)分析方法》(合著)。主持“基于‘时间银行’的北京社区居家互助养老模式创新研究”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北京社区工作者思想动态研究”课题(北京市社工委民政局委托决策咨询课题),并参与其他部门委托各类课题多项,在《学习与探索》《北京社会科学》等期刊发表文章共计30余篇,曾获第八届亚洲大洋洲国际老年学老年医学论坛论文优秀奖。

郝佳洁: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022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治理。

王涛: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政策分析、教育经济与管理。

文章目录
韧性社区建设取得的成效
  • (一)多元主体参与积极性稳步提高,筑牢了韧性社区建设的顶层架构
  • (二)智慧治理水平稳步提升,增强了韧性社区建设的科技力量
  • (三)社区养老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提升了韧性社区建设的爱心温度
  • (四)社区风险防控意识增强,韧性社区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 (五)社区两件“关键小事”显著改善,韧性社区建设取得新进展
韧性社区建设面临的挑战
  • (一)多元主体参与制度保障水平和能力水平亟须实现“双提升”
  • (二)需进一步拓展科技赋能韧性城市的广度和深度
  • (三)社会治理共同体意识亟须进一步提升
  • (四)社区社会资本亟需培育
  • (五)社区资源禀赋亟须增强
韧性社区建设展望
  • (一)强化多元主体对社区的认同
  • (二)构建更高水平的和谐稳定安全社区
  • (三)打造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治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