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社会流动、声望补偿与双重互惠的去制度化
作者:
出版日期:
2022年9月
报告页数:
25页
报告字数:
14419字
所属图书:
“请客不收礼”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09.169-193
摘要:
本文从社会流动及声望建构的角度讨论去资助化互惠何以直接诱发了去制度化的变化。本文具体讨论原来身份较低的人,在恢复身份并成为村庄精英之后如何通过炫耀性仪式进行身份补偿。以往的弱势身份群体在改革开放后恢复了身份,他们以自身能力为基础,借助国家政策、亲属关系、市场机会、宗族理事会平台等社会资源在村庄中崛起,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崛起的价值表达与声望补偿,并通过具有声望补偿功能的仪式性宴请建构新的社会记忆。
关键词:
乡土文化
社会流动
乡村社会
互惠原则
声望补偿
作者简介:
相关报告
“请客不收礼”研究缘起
社会流动、声望确认与双重互惠的去制度化
人口流动、情感表达与双重互惠的去制度化
从礼物到互惠变迁研究文献回顾
市场变化与双重互惠的去制度化
社会流动、声望获得与双重互惠的去制度化
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农业推广研究综述
余天休奖评委会推荐语
人神交流
关系选择与双重互惠的制度遗留
文章目录
第一节 身份下降、身份恢复与成为精英
身份的下降
身份的恢复与精英的形成
第二节 “寿丧不收礼”:崛起的价值表达与声望补偿
恢复工作的“高兴”
花钱买名声
“咬紧牙齿”送了三个旌
第三节 声望补偿何以必要:建构新的社会记忆
创伤的代际传递
个体记忆成为社会记忆
声望补偿:建构新的社会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