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下北京市社会心理援助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作者:
高晶 杨靖渊 马塘生 于晓
出版日期:
2022年8月
报告页数:
13页
报告字数:
9591字
所属图书:
北京社会心态分析报告(2021~2022)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社会心理援助工作是国家、政府和相关组织的重要工作内容,而重大公共事件具有突发性、紧急性、社会性等特征,因此建设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社会心理援助体系具有必要性。本次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资料检索与文本分析等方法探究了北京市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社会心理援助体系建设现状,并浅析其现存问题,提供政策建议。研究一:通过对资料的文本分析发现北京市部分区域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社会心理援助体系建设中进行了积极尝试,并获得一定成效,但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提升空间。整体来看,心理援助体系建设较多集中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存在政策规定相对笼统、依托平台稳定性较差、软件建设较为单一等问题。研究二:通过对2232名北京市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应加强北京市社会心理援助体系的宣传,坚持优势资源向人民群众倾斜,以加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总的来看,应从政策保障、平台依托、范畴扩展、内容丰富等方面完善现有体系,增强现有体系的预防性及有效性。

关键词:

北京市心理危机干预社会心理援助体系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作者简介:

高晶: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副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

杨靖渊: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

马塘生: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临床心理学。

于晓: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认知发展。

文章目录
·问题提出
研究一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下北京市社会心理援助体系建设现状:基于资料检索与编码的方法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结果
研究二 北京市居民对社会心理援助体系建设现状认知探究:基于问卷调查的结果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结果
政策建议
  • (一)拓宽北京市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社会心理援助体系的适用范畴
  • (二)北京市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社会心理援助体系建设应保持其自身独立性
  • (三)将社会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社会心理援助建设的工作纳入社区心理服务站工作范畴
  • (四)完善线上社会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下心理援助服务系统
  • (五)细分政策内容,使社会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下心理援助服务项目内容具体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