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2012~2022年徽文化生态环境保护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作者:
安徽大学课题组
出版日期:
2022年10月
报告页数:
20页
报告字数:
16069字
所属图书:
安徽社会发展报告(2022)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生态环境作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已成为研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领域。徽州地区生态环境保护遗产在促进地方生态环境治理中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受城市化与市场化的双重影响,生态环境保护遗产在传承与创新发展中面临诸多新的挑战。探讨生态环境保护遗产传承发展策略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要务。借助新生态范式等理论,本报告通过文献研究与实地调查等方法,从风俗习惯、村规民约、民间信仰三方面分析徽州地区生态环境保护遗产传承现状,找准生态环境保护遗产传承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而提出完善生态环境保护遗产传承发展的运行机制。

关键词:

民间信仰村规民约风俗习惯徽文化生态环境保护遗产

作者简介:

安徽大学课题组:主要执笔人:沈昕,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教授;马浩文,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

文章目录
·引言
徽州生态环境保护遗产的研究现状及理论基础
  • (一)研究现状
  • (二)理论基础和研究范式
古徽州生态环境保护遗产传承发展现状
  • (一)民间信仰
  • (二)生态风俗
  • (三)村规民约
徽文化生态环境保护遗产传承发展的主要问题
  • (一)生活方式异化明显
  • (二)文化信仰空洞化表征
  • (三)经济生活稍显失衡
  • (四)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增大
徽文化生态环境保护遗产传承发展的主要路径
  • (一)恢复村民在生态建设中的基础性地位
  • (二)改善经济生活多样化设施和条件
  • (三)辩证汲取风俗和信仰中的优秀思想
  • (四)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力度
  • (五)拓展文旅产业链条和产品
  • (六)构建遗产资源保护和共享网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