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社会组织研究中的“国家与社会”分析框架及其缺陷

作者:
丁惠平
出版日期:
2022年11月
报告页数:
11页
报告字数:
7138字
所属图书:
中国社会组织的历史演进及当代发展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国家与社会”作为一种理想类型的分析框架,必然不会与现实社会严丝合缝,尤其是这一分析框架并不是专门针对中国社会所创的,而是发端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因此对于其在中国研究中的适用性和恰切性需要保持谨慎态度。事实上,通过对“国家与社会”分析框架之下的中国社会组织进行探究,我们可以发现这一范式可能存在明显的理论缺陷。在当下中国,社会组织作为独立、自主的第三部门仍然只是一种理想图景,国家的主导作用依然明显。因此,我们要在本土化社会学研究视角下进行社会组织的研究。
关键词:

市民社会社会组织法团主义国家—社会

作者简介:

丁惠平:丁惠平 江苏海安人,先后就读于吉林大学社会学系和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分别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组织社会学和理论社会学;在《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学习与探索》、《学术研究》、《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社会学评论》等期刊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支持型社会组织与政府互动机制研究”和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公共危机治理中社会组织动员机制研究”;2019年获“江苏社科优青”称号,2022年入选江苏省第六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计划。

文章目录
·“国家与社会”分析框架的兴起及引入
·中国社会组织研究中的“国家与社会”
“国家与社会”分析框架的理论缺陷
  • 1.“国家与社会”分析框架本质上秉持的是一种国家与社会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
  • 2.“国家与社会”分析框架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种结构分析,忽视了行动分析
  • 3.市场作为一个重要的变量在“国家与社会”分析框架中被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
  • 4.“国家与社会”在社会组织研究中被直接化约或还原为“政府与社会组织”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