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中国历史,志愿服务有着深厚的社会文化底蕴。儒家学说倡导“仁爱”的思想,《论语·颜渊》把“仁”解释为“爱人”;《孟子·离娄下》提出“仁者爱人”,认为“爱人”是成为“仁者”的前提;《孟子·公孙丑上》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说法脍炙人口。这些社会文化积淀都与志愿服务提倡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高度契合。儒家学说提倡的仁爱思想对中国社会影响深刻,在缺乏明文规定的农业社会中,这不仅是国家和社会管理者一生追求的道德标准,而且成为普通民众的行为准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隐性制度的规范作用,这也为中国志愿服务制度体系的建设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