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地方性再生产的时空逻辑——基于北碚乡村建设的理论分析

作者:
宣朝庆 王茹薪
出版日期:
2022年12月
报告页数:
19页
报告字数:
18285字
所属图书:
区域实践:时代诉求与近代中国乡村建设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从时空整体梳理北碚地区地方性的再生产过程,力图发现乡村建设进程中北碚地区集体记忆表征及地域结构重组的基本逻辑。在乡村建设之前,“北碚”从地理位置偏僻、文化落后、民风朴厚之所堕落为土匪的世界。人们对“北碚”这一符号表征的集体记忆和负面渲染,清晰地折射出北碚区隔失序的地方性特征。面对混乱无序的地方社会,以卢作孚为首的地方精英积极开展乡村建设,北碚地方的空间实践由此展开,表现出地方性再生产的自觉意识。北碚乡村建设运动推动北碚向开放、现代的乡土空间转化,并实现了北碚交往记忆、文化记忆的再生产。
关键词:

乡村建设集体记忆空间实践地方性重构

作者简介:

宣朝庆:山东海阳人,社会学博士,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社会思想与社会建设研究。

王茹薪:王茹薪(1994— ),重庆合川人,社会学博士,重庆工商大学社会学系讲师,主要从事历史社会学、农村社会学研究。

文章目录
问题提出:乡村振兴与地方性再生产
  • (一)现代化悖论:乡村振兴也要面对的老问题
  • (二)理论探析:地方性与地方性再生产
  • (三)北碚的乡村建设:地方性再生产的典型案例
·区隔与失范:“北碚”的地方性表征
空间实践:北碚的地域结构再生产
  • (一)组织改革:权力空间的再生产
  • (二)环境建设:物质空间的再生产
集体记忆:北碚地方历史再生产
  • (一)集团生活:交往记忆的再生产
  • (二)媒体宣传:文化记忆的再生产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