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国家与社会”视野下的近代农村合作运动

作者:
刘纪荣
出版日期:
2022年12月
报告页数:
18页
报告字数:
17259字
所属图书:
区域实践:时代诉求与近代中国乡村建设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考察了华北农村合作运动的发展过程及其形态。近代中国的农村合作运动发端于民间社会在华北地区的“合作防灾”实验。1921年建立的华洋义赈会是民国时期中国最大的专门赈济天灾的民间性国际赈灾机构,它的农村合作运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上却只能是一种“中农化”趋势。定县与邹平两实验县开创了社会与地方政权“联合实验”农村合作运动的新模式,对于中国农村的合作事业,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但最终仍进入了由国家主导的统一模式形态。进入30年代,随着南京国民政府的日渐稳固,合作事业已成一种国家政策,由政府“自上而下”严令推行。
关键词:

民间团体乡村建设地方政权农村合作运动

作者简介:

刘纪荣:(1968~ ),男,湖南茶陵人。早年执教于家乡中学,先后考入贵州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分别获历史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任安徽财经大学中国合作社研究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乡村社会史和农村合作运动史研究。迄今已在《中国农史》《中国农村观察》《学术界》《浙江社会科学》《财贸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及人大复印资料转摘。出版专著《合作运动与乡村社会变迁——20世纪20~30年代华北农村合作运动研究》,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等项目10余项。

文章目录
·引言
·民间社会的“合作防灾”实验
社会团体与地方政权联合实验
  • (一)晏阳初与定县平民教育实验
  • (二)梁漱溟与邹平乡村建设实验
  • (三)小结
·国家权力的规范发展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