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利用自然生态环境获取天然生活资料或生产生态产品,之所以成为可能,那是因为社区劳动者拥有了利用自然生态环境的先进生产工具。人类社会的工具革命始于1765年的英国。当年英国兰开郡的一名木工兼织工叫詹姆斯·哈格里夫斯,他发明了一种新式手摇纺纱机,并命名为“珍妮纺纱机”(Spinning Jenny),它将纺纱机的功率提高8倍,是世界上第一台具有真正意义的机器。“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和使用,引发了棉纺业的技术革新,成为工业革命的开端,也标志着人类社会工业化的开始。多数学者认为,人类工业社会就始于18世纪60年代,并止于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之前。
由于世界各国或地区的工业化起步时间和发展速度不一致,当工业化在世界发达国家演进时,欠发达国家的农业社会还未终结,所以,人类社会进入18世纪60年代之后,在全球范围内,有的国家已于20世纪70年代就终结了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有的国家处于工业化进程状态,有的国家还处于农业社会阶段,出现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与信息社会并行的社会格局。不过,工业化国家制造的先进工具和生产资料逐渐被广泛应用到农业生产中。这在农村社区获取天然生活资料或生产生态产品上产生了两个重大影响:一是农民拥有了改造自然生态环境的先进工具,为农村社区利用自然生态环境获取天然生活资料或生产生态产品奠定了工具基础;二是较大地增强了农民的生产能力,继而促使农业从功能化生产向化学化生产转变,促使农村宗族社区向族民社区转变。
宗族社区是从园艺社会的部族社区演变而来,由若干家族组成,少则百余人,多则上万人,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形成的生活共同体。族民社区由迁徙而来的不同民族的家庭组成,是以地缘关系为基础形成的生活共同体。农村宗族社区向族民社区转变是农村地区适应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必然变革。社区生态保障利用图式是农业社会化学农业时期的农村族民社区和工业社会的业缘社区采取控制自然、改造自然态度和利用自然生态环境获取天然生活资料或生产生态产品的生态保障模式。这种社区生态保障图式是宗族社区向族民社区、业缘社区转变的必然产物。
鉴于利用自然生态环境获取天然生活资料或生产生态产品的行为存在于农业社会化学农业时期族民社区、工业社会的业缘社区,我们将利用本章篇幅描述化学农业时期的族民社区生态保障利用图式和工业社会时期的业缘社区生态保障利用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