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云南盐业社会的特征、内涵与作用

作者:
李陶红
出版日期:
2023年7月
报告页数:
38页
报告字数:
32813字
所属图书:
以卤代耕:云南盐业社会的经济共生与文化交融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围绕云南盐业社会人群构成、盐井移民社会、盐业社会的生活和盐业社会的区域共治展开讨论。云南盐业社会的人群可粗略地分为盐业的直接生产群体和间接生产群体两大类,民族构成成分多元。云南盐业社会是典型的“移民社会”,大多数云南盐井地在汉族移民的影响下形成以汉文化为主导兼具多元文化的文化形态。云南盐业社会“以卤代耕”的生计方式,成以食盐交换及其他附生经济为依托的经济形式,具有以盐为中心的人群聚集与分工的社会形态,以盐井地为核心拓展出去的区域体现出特有的区域协同能力。
关键词:

民族构成移民社会盐业社会以卤代耕区域共治

作者简介:

李陶红:人类学博士,云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士后,大理大学民族文化研究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关注民族与区域社会研究;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3部;主持各类科研项目6项;2021年入选云南省第24批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

文章目录
第一节 云南盐业社会人群构成
  • 直接生产群体
  • 间接生产群体
  • 盐业社会民族构成
第二节 盐井移民社会
  • 云南移民与盐井移民
  • 盐井移民的在地化
  • 盐井移民社会特质
第三节 盐业社会的生活
  • 以盐为中心
  • 庙与会
  • 教育事业
  • 慈善事业
第四节 盐业社会的区域共治
  • 物资保障
  • 杜绝私盐
  • 道路共建
  • 平息匪患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