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结构分析

作者:
刘妮娜
出版日期:
2023年7月
报告页数:
36页
报告字数:
29993字
所属图书:
社会治理的基层经验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在会见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表彰大会代表时强调:“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善于把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着力推进社会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智能化、法治化,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必须坚持系统观念”,要“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同时,将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作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内容之一。而之所以要以系统思维建构中国特色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主要原因就在于:中国作为人口规模庞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一方面,国家安全面临复杂多元的风险挑战,必须建立稳定均衡而非分立制衡的基层社会系统;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国家有能力集中力量去建设好基层社会系统。故中国特色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关键是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为本,从满足人民美好幸福生活需求出发,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之下,把现有资源最大限度地调动、整合起来,为发展所用,为人民所用,建设基层均衡社会系统。本文将以社会系统理论、结构化理论、协同治理理论为理论指导,分析中国特色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具体构成和结构关系。
关键词:

社区治理社会治理基层管理

作者简介:

刘妮娜:201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现为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华北电力大学中国老龄协会老龄科研基地负责人、北京市昌平区党的建设研究会理事;研究方向为互助养老与互助社会;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5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等多项;荣获第八届人口科学优秀成果奖报告类二等奖。

文章目录
第一节 理论基础
  • 社会系统理论和结构化理论
  • 协同治理理论
  • 本书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概念界定
  • 城市、基层社会和社区
  • 基层社会治理和社区治理
第三节 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构成
  • 基层党组织体系和群团组织
  • 行政管理体系
  • 基层自治组织体系
  • 专业社会组织体系
  • 企业体系
第四节 均衡治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结构
  • 突出特点:居民情感利益共同体与现代组织共生的均衡治理
  • 结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