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广州前沿新材料产业创新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作者:
曾祥州 孟维伟
出版日期:
2023年7月
报告页数:
14页
报告字数:
10072字
所属图书:
广州创新型城市发展报告(2023)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前沿新材料是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颠覆性的新材料,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和重大应用前景。本文结合专利、产业、企业、人才、资本等多维数据,对广州前沿新材料产业展开专利信息分析,发现:广州前沿新材料产业专利创造活跃,创新企业、创新人才集聚;黄埔区在纳米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细分领域竞争优势明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初步构建,以知识产权为价值导向的硬科技投资逐步兴起。但与此同时,还存在产业链竞争优势不明显、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不足、产业创新人才梯队建设亟待强化、产学研创新协同效应偏弱等问题。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产业集群载体建设、企业“引培”、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产权培育、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广州前沿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创新人才广州 发明专利前沿新材料

作者简介:

曾祥州:广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中级统计师、知识产权师,研究方向为知识产权情报、统计分析。

孟维伟:广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科技政策、区域创新。

文章目录
发展现状
  • (一)广州专利申请活跃度高,区域比较优势明显
  • (二)集聚了广东省约1/5的创新企业和2/5的创新人才,为未来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 (三)以天河、黄埔为核心区域的产业集群初步呈现,在纳米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新能源材料等细分领域竞争优势明显
  • (四)超六成授权发明专利产自高校院所,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初步构建
  • (五)近九成被投企业发明专利公开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以知识产权为价值导向的硬科技投资逐步兴起
主要问题
  • (一)产业发展仍处于培育阶段,对标头部区域产业链竞争优势不明显
  • (二)产业链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不足,引领带动效应尚未显现
  • (三)产业创新人才梯队建设亟待强化,高分子增材制造材料、碳复合材料、超导磁体材料等领域核心人才紧缺
  • (四)本地科教资源赋能产业创新发展的显示度不高,产学研创新协同效应偏弱
  • (五)产业专利无效诉讼事件呈现高发态势,需警惕国外公司的专利“卡脖子”风险
对策建议
  • (一)推进产业集群载体建设,提升产业链核心竞争力
  • (二)开展中小企业梯队“引培”工程,引导更多中小企业走向专精特新之路
  • (三)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加快培养高层次领军人才和紧缺急需人才
  • (四)深度挖掘产学研协同创新潜力,推动高校知识产权成果向前沿新材料产业转移转化
  • (五)加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培育,建立常态化知识产权风险预警机制
  • (六)创新以知识产权为核心价值导向的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需求
  • (七)研究开展专利与标准融合试点工作,探索专利与标准融合工作机制与落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