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工业领域数字化碳管理体系架构与实践路径

作者:
师丽娟 孟琦 赵珏昱 苏泳睿 张宏博
出版日期:
2023年9月
报告页数:
12页
报告字数:
9207字
所属图书:
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报告(2022~2023)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立足工业领域碳全生命周期管理,基于碳管理主要架构解析,充分发挥数字技术赋能作用,有效实施数字化碳管理,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必然选择。碳监测是科学碳管理的重要基础,碳减排是碳管理的关键核心环节,碳移除是践行碳中和的必要补充,碳资产是激发碳管理内生动力的重要环节。科学实施数字化碳管理,应当深化数字技术在碳管理架构中的创新应用,加快数字基础设施节能减排,推进工业经济绿色低碳化发展,健全碳资产与碳市场机制,全面增强工业领域数字化和绿色化转型的耦合效应。

关键词:

数字技术数字化碳管理碳监测碳资产

作者简介:

师丽娟:博士,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信息化所高级工程师,从事“双碳”、两化融合、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等相关领域研究。

孟琦: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信息化所工程师,从事“双碳”、两化融合、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等相关领域研究。

赵珏昱: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信息化所工程师,从事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两化融合等相关领域研究。

苏泳睿:博士,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信息化所工程师,从事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双化协同)、产业数字化转型相关领域研究。

张宏博:博士,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信息化所工程师,从事“双碳”、两化融合等相关领域研究。

文章目录
数字化碳管理主要框架
  • (一)碳管理体系架构
  • (二)数字化碳管理主要框架
工业领域数字化碳管理现状
  • (一)“人工报告式”是企业碳监测管理主要方式,大型企业在数字化动态碳监测中率先迈出一步
  • (二)碳排放管理分散于重点关键业务环节,数字化碳排放管理体系尚未构建
  • (三)生态碳汇探索实践动态监测,数字化碳汇管理能力亟待加强
  • (四)电力行业碳资产数字化管理成效初显,但企业碳管理内生动力不足
·数字化碳管理路径分析
数字化碳管理体系发展展望
  • (一)构建数字化碳管理政策体系,强化制度保障
  • (二)加强数字减碳技术研发创新,全流程推动绿色制造与绿色产品供给
  • (三)健全数字化碳管理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服务质量
  • (四)创新生态体系构建,开展国际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