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健康公益:健康中国的新境界

作者:
王名 尤红 蔡桂全
出版日期:
2023年10月
报告页数:
33页
报告字数:
29852字
所属图书:
中国健康公益发展报告(2023)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报告提出健康公益的概念,旨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多年来各种致力于人民健康的民间非营利的社会公益活动,探析其中相应的公益资源配置、公益运作机制、公益产出和相应的受益状况,揭示健康公益发展中体现的若干重要的趋势性、本质性的规律,并对影响和推进健康公益发展的政策、法规及制度/体制进行总体研判。我们的基本观点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健康公益随着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深化和社会转型的展开,总体上经历了一个从自下而上到上下结合的曲折发展过程,与医改的进程大体相当。近年来在新医改和政策体制的推动下,健康公益呈现出蓬勃发展和创新迭代的繁荣景象,逐渐呈现应对不同问题、引领不同趋势、共生且依次迭代等三种主要形态:一是以各类社会组织为主体、以动员社会资源为主流、以扶助弱势群体为主要使命的公益型健康公益;二是以非营利的医疗机构及城乡社区为主要载体、以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为主要特征、以推进大健康为主要使命的健康型健康公益;三是伴随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应用出现的融健康与公益于一体、富有社会创新特征、以健康公益为主要使命的融合型健康公益。

本报告在明确界定健康公益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从历史视角分析健康公益演进及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基于案例深入探析健康公益在资源配置、运作机制、产出及受益等方面的发展现状和主要特征,在实证基础上总结健康公益发展的若干重要趋势,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研判和建议。

关键词:

健康公益医疗卫生制度改革体制支持

作者简介:

王名:博士,毕业于日本名古屋大学。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研究所所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明德公益研究中心理事长,《中国非营利评论》(中英文版)主编。曾任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著有《中国社团改革——从政府选择到社会选择》(2001)、《中国民间组织30年——走向公民社会》(2008)、《社会组织论纲》(2013)、《建言者说》(2013)、《非营利组织管理》(2015)《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中国社会组织1978~2018》等专著。获得的主要奖项:2013年度责任中国“公益思想奖”;2013年度“慈善事业推动奖”。

尤红:博士,现任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清华大学健康中国研究院卓越访问教授,吉林大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高等医学教育、康复管理、健康公益、社会组织发展战略、公共卫生和残疾人政策促进。曾担任卫生部、教育部、中国残联等多项课题组组长,并撰写论文40余篇,编写或参编著作数本。曾担任白求恩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卫生部新闻办公室主任,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党委书记兼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院长,中国残联办公厅主任、中国残联康复部主任,中国狮子联会会长,白求恩医科大学北京校友会会长。

蔡桂全:博士,毕业于日本东北大学,现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健康公益、社会保障、健康经济学等。在《人口学刊》、《东北亚论坛》、《中国非营利评论》、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主编的《日本经济蓝皮书》撰写报告4篇,撰写和参与《少子老龄化社会与家庭》《中国自贸发展报告》等专著6本。

文章目录
健康公益的基本概念
  • (一)健康公益的基本词义
  • (二)健康公益的四大本义
健康公益的形成与发展
  • (一)健康公益的“史前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健康供给
  • (二)健康公益的形成期:旧医改催生的新供给
  • (三)健康公益的扩展期:新医改带来的新公益
  • (四)迈向健康中国新时代
健康公益现状及特征
  • (一)健康公益的发展现状
  • (二)健康公益的分类及公益型健康公益的特征
健康公益发展的主要趋势与体制支持
  • (一)健康公益发展的主要趋势
  • (二)健康公益发展的体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