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京津冀制造业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研究

作者:
许爱国 张智杰 李正煊 姚雪敏
出版日期:
2023年11月
报告页数:
13页
报告字数:
11014字
所属图书:
京津冀制造业发展报告(2023)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以来,三地锚定各自功能定位,创新区域协同发展体制机制,不断推动产业协同合作,振兴区域制造业:北京高端先进制造业比重不断提升,天津现代工业产业发展良好,河北加快建设全国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取得显著成效。由于行政区划限制和产业层次、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差异,京津冀制造业协同发展依然存在体制机制障碍。本报告梳理京津冀制造业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及取得的成效,对京津冀制造业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进行剖析,有针对性地提出继续完善顶层架构、加强制造业产业链区域合作、发挥市场和企业主体能动作用等振兴京津冀制造业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制造业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协同

作者简介:

许爱国: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经济和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智能制造等。

张智杰: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研究院院长,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数字经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等。

李正煊:高级工程师,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民营经济等。

姚雪敏:河北省工业和信化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等。

文章目录
·京津冀制造业协同发展的提出
京津冀制造业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建设
  • (一)构建跨区域多层次协调机制
  • (二)建立区域协同发展磋商机制
  • (三)顶层设计优化区域制造业布局
  • (四)三地协同推动各项部署落地落实
  • (五)创新税收共享模式,探索利益分配机制
  • (六)跨区域人才一体化协同推动制造业发展
  • (七)创新区域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机制
  • (八)创新金融体制机制,服务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京津冀制造业协同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问题
  • (一)京津冀制造业协同合作机制不完善
  • (二)承接平台产业结构不合理、空间布局分散
  • (三)政府主导协同转移、市场推动不足
  • (四)行政壁垒和政策壁垒阻碍制造业发展
振兴京津冀制造业的政策建议
  • (一)继续完善制造业协同发展顶层架构
  • (二)建立健全制造业产业链区域合作机制
  • (三)发挥市场和企业的主体能动作用
  • (四)完善税收一体化和财税分配机制
  • (五)创新资源共建共享和跨区域流动机制
  • (六)健全区域制造业监测和评估评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