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与全世界做生意》: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贸易故事

作者:
何苏六 韩飞
出版日期:
2023年12月
报告页数:
19页
报告字数:
13627字
所属图书:
中国题材纪录片创作与国际传播案例库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系列纪录片《与全世界做生意》立足于全球化视角下的小人物,秉持“以人为本”观念,从宏大的贸易背景转向从事国际贸易事业的个人,在中国和世界、远和近、新和旧、快和慢、大和小、有形和无形、今天和未来等辩证对比的主题分析中,讲述着各国人民都可感、可知、可触摸的经济生活故事。该纪录片借助含蓄巧妙的语言表达、现在进行时的影像叙事、意味深长的背景音乐等视听手法,向世界展现了当下中国人对财富、梦想及生命的认知,刻画了他们独特的商业智慧、创业精神和勤奋品质。
关键词:

国际传播全球视野贸易故事贸易发展情况

作者简介:

何苏六: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副学部长,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纪录片蓝皮书《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主编,“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评委会执行主席,“纪录片综合评估系统”首创者、项目主持人,“中国(国际)纪录片论坛”召集人。文化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教电影电视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纪录片工作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会长、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学术指导,国家级纪录片国际合作机制性平台“一带一路”纪录片学术共同体(BriDoc)理事长,中国电影家协会纪录电影工作委员会副会长、总策划、总导演。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百人工程”、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十佳百优”理论人才入选者,2017年文化名家暨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第23届中国纪录片学术盛典年度人物奖获得者,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首席专家,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持“中国纪录片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究”“我国纪实影像的国际传播与影响力研究”“纪录片在构建东亚汉文化圈中的功能研究”“纪录片行业标准和评估体系研究”等项目,著有《中国电视纪录片史论》、《纪录片的观念》《中国纪录片30年:话语权与话语的演进》《中国题材纪录片的国际化传播现状及发展策略》等。纪录片《母亲,别无选择》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第五届国际青年电视节大奖,《迁徙的人》获四川国际电视节“金熊猫”最佳长纪录片奖。先后担任法国第六届国际青年电视节评委会副主席,中国新闻奖、中国政府“五个一工程奖”、长江韬奋奖、“金鹰奖”、“星光奖”、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英国东方纪录片节、韩国(釜山)纪录片节评委,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大学生纪录片评委会主席。

韩飞: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讲师、文学博士,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新闻传播学博士后,研究方向:纪录片、国际传播、视听传播,先后在《现代传播》《当代电影》《当代传播》《电视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著有《中国纪录片的话语变迁与功能演进》《映像中国:纪录片参与下的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建构》(合著);担任2018——2021年《纪录片蓝皮书: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执行主编;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国艺术报》等国家级报刊发表数十篇文艺评论;论文获国家广电总局第六届“星光电视文艺论文评选”二等奖、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学会奖”、中国传媒大学“高水平专著”等荣誉。担任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纪录片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兼理事、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国际传播专委会理事、中国科教电影电视协会理事;“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系列活动总撰稿、导演组成员;中国纪录片学院奖、第8~9届中国大学生电视节等影视节展评委。2019年参与成立国家级纪录片国际合作机制性平台“一带一路”纪录片学术共同体(BriDoc)并负责秘书处工作,该共同体现已被中央领导同志批准纳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清单。曾任江苏卫视编导,参与策划和导演《江苏卫视跨年演唱会》《金曲捞》等多档品牌节目。研究方向:纪录片、视听传播、国际传播。

文章目录
作品背景
  • (一)总导演经历
  • (二)选题来源
  • (三)节目定位
制作方式
  • (一)项目立项
  • (二)创作团队
  • (三)创作周期
  • (四)创作手册
  • (五)脚本写作
  • (六)故事选择
  • (七)境外拍摄
创作分析
  • (一)按主题框定分集和内容结构
  • (二)引发情感共鸣的社会经济题材
  • (三)夹叙夹议的渗透式语言表达
  • (四)现在进行时的塑造性影像叙事
  • (五)笑中带泪的背景音乐
传播情况
  • (一)经济全球化的传播语境
  • (二)以人为本的传播策略
  • (三)国内播出情况
  • (四)国际发行情况
·主创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