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中国地方政府数字化服务能力评价(2023)

作者:
徐霁 王萌森 张龙鹏 郭雨晖 汤志伟 李金兆
出版日期:
2023年12月
报告页数:
63页
报告字数:
49039字
所属图书:
中国地方政府数字化服务能力发展报告(2023)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报告将地方政府互联网服务能力评价体系迭代为地方政府数字化服务能力评价体系,在延续原有服务供给能力、响应能力和智慧能力三个评价维度的基础上,新设数字驱动能力作为观察评价维度,形成地方政府数字化服务能力评价体系。阐述了地方政府数字化服务能力的内涵和构成,以及政府数字化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数据来源与采集、数据计算方法等,对2023年中国地方政府数字化服务能力评价结果、现状和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我国地方政府数字化服务能力整体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地区间发展差距更加明显;服务供给能力向规范融合发展,平台建设驱动明显但发展不均衡;服务响应能力向高效协同发展,数据共享与应用模式探索成效明显;服务智慧能力向集约便捷发展,数据底层支撑与应用作用不断显现;数据驱动能力仍处于探索阶段,公共数据开放赋能效用比较薄弱。在未来发展中呈现三个显著趋势: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转变全面加速,数据赋能从“数治”向“善治”转变提质加速,数据政务的“引领”和“驱动”效应进一步显现。总体来看,从研究评价政府互联网服务能力到研究评价政府数字化服务能力,持续从社会需求端感知视角开展评价,更加凸显数字化改革的重要引擎作用,既体现了原有指标体系的外在价值的延续,也明晰了内在机理的迭代。

关键词:

数字政府政府治理数字治理数字化服务能力

作者简介:

徐霁: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智慧治理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为政府治理、电子政务、大数据分析和竞争情报。

王萌森: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成都市经济信息中心)智库建设办公室主任,研究方向为政府治理、智库建设、大数据分析和新媒体发展。

张龙鹏: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技术经济与公共政策。

郭雨晖: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智慧城市与数字治理。

汤志伟: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电子科技大学智慧治理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天府青城计划”领军人才、深圳“鹏城孔雀计划”特聘A岗人才、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区域公共管理信息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四川新型智库——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研究智库负责人,四川省人民政府“智囊团”专家组成员;教育部公共管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组成员;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理事、世界电子政府组织(WeGO)评判专家成员等。主要研究领域为数字治理与智慧城市、网络空间治理、社会治理数字政府与数字经济。在《中国行政管理》《情报杂志》《电子政务》等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60余篇,出版《电子政务原理与方法》《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等论著多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建设智慧社会的顶层设计与实现路径研究”、“人工智能商业化应用的社会影响与政府治理体系”以及国家级、省部级课题20余项。曾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一、二等奖。

李金兆: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成都市经济信息中心)总编辑,编审,电子科技大学智慧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特聘专家,四川新型智库——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研究智库首席专家,电子科技大学客座教授,成都理工大学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政府治理与电子政务、行政治理与数字政府、网络行为与媒介传播、互联网大数据与竞争情报。著有《中国电子政府:模式与选择》《政府门户网站理论与实务》《视觉与体验——中外政府网站策划设计比较研究》等8部专著,获国家省部委各类专项奖励近20项。主持全国政府互联网服务能力监测研究和国际化营商环境监测与研究,常年参与政府改革系列项目的研究与设计,主持“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与评价”“基于大数据驱动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精准管理研究”等课题,其中“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全生命周期政务服务”“基层公开服务与监管”等成果在全国推广。

文章目录
政府数字化服务能力的内涵与评价
  • (一)政府数字化服务能力的内涵
  • (二)政府数字化服务能力的构成
  • (三)中国地方政府数字化服务能力评价
中国地方政府数字化服务能力评价结果(2023)
  • (一)中国地方政府数字化服务能力总体分布与等级分布
  • (二)中国地方政府数字化服务能力评价结果分析
  • (三)中国地方政府数字化服务能力分项能力分析(2023)
中国地方政府数字化服务能力发展现状与趋势
  • (一)中国地方政府数字化服务能力发展现状
  • (二)中国地方政府数字化服务能力的制约因素
  • (三)中国地方政府数字化服务能力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