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是实现分级诊疗和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卫生健康司、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典型案例(2021)》,中国人口出版社,2021,第1页。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以强基层为重点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和“建立健全分级诊疗保障机制”,并提出了考核标准,旨在通过分级诊疗制度,实现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与促进基本卫生医护服务均等化等政策目标。该意见还指出,以提升基层卫生医护服务能力为导向,以业务、技术、管理、资产等为纽带,探索建立包括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对口支援在内的多种分工协作模式,完善管理运行机制,被视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政策源头。虽然此时并未直接提出“医共体”,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发展方向与构建卫生医护机构分工协作机制的思想,与本报告定义的整合式医疗服务“以预防为主、基层为重点、信息化为支撑、系统整合为路径”相符。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开展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医共体是农村开展医联体建设的重点模式,要重点探索以县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一体化管理,并与乡村一体化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