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印度医学中的概念和实践——以《妙闻集》和《遮罗迦集》为例

作者:
〔法〕皮埃尔-西尔万·菲利奥扎 张国川 杨李琼 谷操
出版日期:
2023年12月
报告页数:
26页
报告字数:
30106字
所属图书:
医疗社会史研究(第十六辑) 第Ⅷ卷 第2期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印度历史上出现了很多医学体系:起源于印度远古时期的阿育吠陀(又名“生命吠陀”),在公元前最后几个世纪与希腊医学的一些交流,公元初期起源自泰米尔纳德邦(Tamilnā?u)的悉达医学体系(siddha)。最古老的当属阿育吠陀,文献几乎全部用梵语写成。吠陀文献基本上是宗教性质的,在这些文献中,第一次出现了解剖及医学词汇,并论述了关于人体体质的理论观念,尤其是关于宇宙及人体原质连续相关性的想法。公元前后,两本伟大的医学专著——《妙闻集》(Su?ruta-Sa?hitā)和《遮罗迦集》(Caraka-Sa?hitā)论证了古代阿育吠陀。这两部文献是观察和理论相结合形成的医疗活动成果。此外,还提出了一种认识论,以供医生使用。本文将先介绍印度医学史,并针对以下主题介绍这两部著作中的观念:第一,关于身体和人体构成的概念,这些概念是同时期形成的数论(Sa?khya)和胜论(Vai?e?ika)哲学体系在医学上的体现;第二,关于三元素的生理学理论,即风、痰、胆,医生认为这三种元素与健康和疾病状态相关;第三,在文化和宗教背景下的医学认识论和伦理学。

关键词:

阿育吠陀医学吠陀梵文《妙闻集》《遮罗迦集》哲学生理学

作者简介:

〔法〕皮埃尔-西尔万·菲利奥扎:皮埃尔-西尔万·菲利奥扎(Pierre-Sylvain Filliozat),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EHESS)荣誉退休教授。

张国川:张国川,法国西布列塔尼大学文学博士。

杨李琼:

谷操:谷操,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暨西欧研究中心讲师

文章目录
·阿育吠陀的吠陀梵文起源
·《妙闻集》与《遮罗迦集》
·古代阿育吠陀的总体概念
·《遮罗迦集》的医学认识论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