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何以进城:县域教育城镇化的动力机制与结构困境

作者:
雷望红
出版日期:
2024年1月
报告页数:
19页
报告字数:
18120字
所属图书:
中国农村教育评论(第六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教育城镇化旨在打破城乡教育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公平发展。在家庭教育发展目标和乡村社会教育竞争的双重动力之下,部分农村学生进入城区学校就读。农村学生的教育城镇化带来两个方面的融入困境:一方面,由于教育资源投入方向与农村生源流动方向出现错位,城区学校出现教育资源约束,为了提高教育效率和竞争能力而对教育资源进行选择性分配;另一方面,由于农村生源集中涌入城区学校,城区学校的管理压力增大,为了维持教育管理秩序,学校责任外溢。农村学生的身份烙印和家庭结构使他们在选择性分配和学校责任外溢中处于边缘与弱势地位,由此,城市教育体系内部二元结构得以生成。
关键词:

教育城镇化城区学校选择性教育教育责任外溢家庭教育结构

作者简介:

雷望红:管理学博士,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基础教育与基层治理、教育政策、教育治理研究。

文章目录
·问题的提出
·农村学生进城就读的动力机制
城区学校资源约束与选择性教育
  • (一)教育资源供需错位与城区学校的资源约束
  • (二)城区学校教育资源的选择性分配
  • (三)城区教师精力投入的选择性分配
城区学校管理压力与教育责任外溢
  • (一)城区学校管理压力与家校责任再分配
  • (二)城区学校教育结构与城区学生家庭的亲和关系
  • (三)城区学校教育结构与农村学生家庭的互斥关系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