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国际贸易低碳规则的新趋势及上海应对策略

作者:
张文博
出版日期:
2024年2月
报告页数:
16页
报告字数:
13884字
所属图书:
上海资源环境发展报告(2024)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当前全球碳排放约束制度增多趋严,欧、美、日等地区和国家纷纷出台碳边境调节机制、进出口商品碳标签等政策,各国对碳规则主导权的争夺日趋激烈。国际贸易低碳规则呈现先行优势争夺白热化、低碳贸易壁垒联盟化、贸易限制手段多样化、企业低碳采购扩大化、涉碳贸易规则政治化的新趋势。这些新变化除了将对上海主要产品出口带来潜在碳关税,产生直接经济影响,并进一步带来产业链地位高碳锁定、低碳产业发展受到单边碳壁类约束等风险,还会带来安全和国际贸易规则受制于人的风险。上海要利用欧盟CBAM过渡阶段的窗口期结合自身碳市场、自贸区建设良好基础,在国际贸易低碳规则的衔接和建设,碳定价机制、碳核算规则、碳信息披露制度、碳抵消机制的国际互认,以及跨部门协调应对机制建设等方面做出积极探索和主动应对。

关键词:

碳关税CBAM国际贸易低碳规则碳边界调节机制碳贸易壁垒

作者简介:

张文博:经济学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资源环境经济、生态文明政策。

文章目录
·国际贸易低碳规则的内涵和类型
国际贸易低碳规则的变化趋势
  • (一)先行优势争夺白热化
  • (二)低碳贸易壁垒联盟化
  • (三)贸易限制手段多样化
  • (四)企业低碳采购扩大化
  • (五)涉碳贸易规则政治化
国际贸易低碳规则新变化对上海的挑战
  • (一)主要产品出口将面临潜在碳关税冲击
  • (二)产业链地位和格局存在高碳锁定风险
  • (三)低碳产业发展面临单边碳壁垒约束
  • (四)碳定价机制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
  • (五)绿电绿证消纳机制受控于人的风险
  • (六)产业情报和敏感信息存在泄露风险
  • (七)碳减排数据和成本核算规则存在分歧
上海应对国际贸易低碳规则变化的策略
  • (一)建立“以我为主”的低碳贸易规则
  • (二)健全完善跨部门协调应对机制
  • (三)探索多模式广覆盖的碳定价机制
  • (四)推动碳抵消机制国际衔接互认
  • (五)推进碳信息披露制度与国际衔接
  • (六)支持碳核算咨询服务产业发展
  • (七)加快碳数据核查标准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