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服务是以失能失智为主要特征的老年人、残疾人和困境儿童的共同需求,是老残儿群体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基础,康复过程是提高其社会参与度的过程。我国康复服务整体起步较晚,在社区层面还没有形成相对完整的康复服务体系,自2017年《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康复服务的范围和标准逐步提升。目前社区康复服务以养老和残疾人服务设施为主,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缺少针对儿童的社区康复服务。在康复服务一体化发展中还需要进一步扩大康复服务覆盖面,营建社区半小时康复服务圈,推进康复服务市场化发展。
残疾人老年人困境儿童康复服务
包路林:博士,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城市问题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城市规划、社会治理、社区治理、公共服务等。曾参与社区精细化治理、基本公共服务清单、社区生活圈等相关研究课题。主要代表作为《中国数字化社区建设的未来展望》《北京市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的主要难点与措施建议》《社区精细化治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北京市基本公共服务清单编制工作的相关建议》《发展“物业+养老”模式促进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北京市远郊区县发展养老产业的外部环境研究》《北京市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措施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