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变宝为废”:可降解塑料政策实践中的问题及成因分析——以N市可降解塑料袋处置为例

作者:
陈瑜婕 成松燕 张鑫平
出版日期:
2024年9月
报告页数:
20页
报告字数:
18094字
所属图书:
环境社会学 2024年第2期(总第6期)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在可降解塑料制品替代传统塑料制品被广泛应用的社会背景下,其环保效应是否达到了政策预期,现实逻辑是怎样的?本文基于N市案例考察可降解塑料地方政策实践中的问题及其成因。文章以N市超市提供可降解塑料袋的行动逻辑为起点,追踪居民的使用,垃圾投放、清运,以及垃圾处理厂的最终处置,在可降解塑料袋的生命周期中,描述政策推行过程中可降解塑料制品的实际状况。研究发现,N市城市生活场景下废弃可降解塑料制品难以得到专门分类及适配性处理,政策预期的环保目标难以实现。究其原因,一是当地政策环境发生变化,但地方政府没有“因时制宜”地对政策内容做出调整。另一重要原因是当地尚未建立起与可降解塑料降解相匹配的垃圾收集、处置系统。包括可降解塑料技术在内,技术先进性应以其社会适用性为前提,如果缺少了适宜的社会基础,其推广应用则可能形成“变宝为废”的结果。
关键词:

限塑令环境治理可降解塑料塑料垃圾

作者简介:

陈瑜婕:河海大学社会学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环境社会学等。

成松燕:河海大学社会学系本科生,研究方向为环境社会学等。

张鑫平:河海大学社会学系本科生,研究方向为环境社会学等。

文章目录
·引言
可降解塑料的政策脉络和预期效果
  • (一)可降解塑料政策的发展脉络
  • (二)可降解塑料政策的预期效果
可降解塑料的政策实践:一个生物可降解塑料袋的“旅行”
  • (一)一个生物可降解塑料袋的“旅行”
  • (二)政策实践的结果评析
可降解塑料制品何以不环保:N市的政策实践反思
  • (一)历史溯因:N市政策环境变迁与政策内容的滞后性
  • (二)被漠视的降解条件及处置系统的不匹配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