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双轨制”模式中乡村治理主体的互动关系研究——基于天镇、渭源两县光伏扶贫实践的经验研究
作者:
邓佳欣
出版日期:
2024年11月
报告页数:
25页
报告字数:
18206字
所属图书:
在田野实践中发现社会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11.162-186
陈文超
摘要: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国家力量的嵌入使得乡村基层社会的治理结构实现了从“单轨”到“双轨”的转变。以第一书记为代表的国家治理力量和以村“两委”为代表的基层自治力量之间会受行政命令要求或利益分配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不同的互动关系模式:当双方合作行动的实际效果难以达到对方期望、使得合作成本超过所得收益时,他们便倾向于采取权力竞争策略,相互排斥与干扰;另外,二者也可能由于第一书记所持有的丰富治理资源及其强势行政力量的介入而形成非平等性的合作关系,又或者在压力型体制的影响下组成共谋同盟。只有在良性运转的“双轨制”模式之中,二者才能够通过资源共享构建起平衡互惠的正向合作关系,从而充分发挥合力、有效推动村庄治理。
关键词:
乡村治理
乡村振兴
双轨治理
作者简介:
邓佳欣:
相关报告
2019年乡村振兴舆情报告
2019年多元乡村治理体系中的志愿者参与实践——以北川羌族自治县桃龙藏族乡为例
乡村振兴背景下提升河北乡村治理水平的现实路径研究
2019年度广州市从化区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报告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治理的调研思考
2018年四川省城乡社区治理大事记
2019年安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问题与抉择
2018~2019年山东乡村治理现状、问题与对策
农村基层治理的创新与效果——以苏南东林村党员议事组为例
农民合作组织与乡村治理——以蒲韩农民合作组织为例
文章目录
·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路径
研究方法与案例概述
(一)研究方法
(二)案例概述
乡村社会“单向度”治理的经验呈现
(一)单一治理主体领导下的具体治理实践
(二)多重逻辑下的治理主体行为分析
(三)治理成效分析
乡村社会治理的“双轨”转向与具体实践
(一)双轨运作的成功转向
(二)双向合作治理的具体实践
(三)治理成效分析
双轨模式下乡村社会治理主体的互动关系模式建构
(一)双头政治下“竞争冲突”关系的产生
(二)双轨力量失衡下“非平等性合作”与“共谋”关系的形成
(三)双轨良性运作下“正向合作”关系的形成
·
结论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