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礼俗仪式空间中的道德秩序与互惠

作者:
李锋 郑万军
出版日期:
2024年9月
报告页数:
37页
报告字数:
27743字
所属图书:
村落公共空间建设与乡村文化振兴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礼俗仪式空间是村民开展礼仪习俗活动以及仪式化交往的空间。乡村地区的礼仪习俗从衣食住行到生死嫁娶无所不有,总结起来有两大类:一是节庆、祭祖、祈福、避祸等活动,经常发生在钟鼓楼、祠堂、寺庙、墓地、风水林等场所;二是生活礼仪,主要包括生日、婚礼、葬礼等活动,此时日常生活空间就转化为礼俗仪式空间。传统乡村社会中的民间习俗和人生礼仪非常丰富,人们在节庆欢愉、祭祀追思、祈求佑护和仪式交往中,不但安顿了精神和心灵,而且通过社会互动生成合作的惯例和习俗,又借助神圣仪式力量内化为共同遵循的道德秩序。乡村文化振兴既要立足国家主流文化,又要深植地方性知识和乡土文化网络,必须对乡村的习俗和仪式惯例进行规范整合,以培育与国家治理相融的乡风、家风和民风。
关键词:

旅游民族文化乡村文化道德秩序礼俗仪式

作者简介:

李锋:男,博士、教授,毕业于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现为长江师范学院地方政府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兼任西南大学中国式现代化政府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重庆市政治学会理事。主要从事空间政治、基层治理等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6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在CSSCI等核心期刊及《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报纸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多篇被《文摘报》、光明网等媒体转载。曾荣获长江师范学院科研创新先进个人称号和重庆市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郑万军:男,博士、教授,入选巴渝学者特聘教授、重庆英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现为长江师范学院管理学院院长、重庆市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协同创新团队负责人,兼任重庆市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基层治理、贫困治理、乡村振兴、干部队伍专业化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10余项。出版专著2部,主编教材2部,在CSSCI等核心期刊及报纸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曾荣获重庆市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文章目录
第一节 礼俗空间中的道德秩序
  • 礼俗仪式中的美德意识
  • 礼俗社会中的道德秩序
  • 礼俗空间中的家国观念
第二节 仪式空间中的社会互惠
  • “请客不收礼”民风
  • 无“礼”何以能互惠
  • 仪式空间中的酒与歌
第三节 现代性与礼俗仪式空间收缩
  • 现代性冲击下传统节日体系的解体
  • 移风易俗运动与礼俗仪式空间收缩
  • 旅游中礼俗仪式空间的解构与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