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村落公共空间建设助推文化振兴的路径

作者:
李锋 郑万军
出版日期:
2024年9月
报告页数:
39页
报告字数:
29392字
所属图书:
村落公共空间建设与乡村文化振兴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村落公共空间既是乡村文化的有机构成和重要载体,也是集体生活和人际互动的实践场域,具有赓续文化传统、承载公共生活、增进社群认同、凝聚道德共识等社会功能,因而乡村文化振兴应充分发挥村落公共空间的应有功能。中共中央、国务院2018年印发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了乡村文化振兴的目标和内容,即要求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为此,应通过彰显传统公共空间特色、激活日常生活空间活力、活化礼俗仪式空间功能、提升服务与政治空间效能等方式,助推乡村文化的全面振兴。
关键词:

公共文化传统文化村落公共空间民俗活动

作者简介:

李锋:男,博士、教授,毕业于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现为长江师范学院地方政府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兼任西南大学中国式现代化政府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重庆市政治学会理事。主要从事空间政治、基层治理等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6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在CSSCI等核心期刊及《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报纸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多篇被《文摘报》、光明网等媒体转载。曾荣获长江师范学院科研创新先进个人称号和重庆市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郑万军:男,博士、教授,入选巴渝学者特聘教授、重庆英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现为长江师范学院管理学院院长、重庆市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协同创新团队负责人,兼任重庆市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基层治理、贫困治理、乡村振兴、干部队伍专业化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10余项。出版专著2部,主编教材2部,在CSSCI等核心期刊及报纸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曾荣获重庆市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文章目录
第一节 彰显传统公共空间特色,传承传统文化脉络
  • 营造富有传统美学元素的空间意境
  • 夯实传统公共空间保护的自信基石
  • 建立传统公共空间保护的激励机制
第二节 激活日常生活空间活力,提升共同体凝聚力
  • 尊重村落空间生产的生活逻辑
  • 打造人本舒适的日常生活空间
  • 搭建乡村公共交往的活动平台
第三节 活化礼俗仪式空间功能,塑造稳定道德秩序
  • 规范引导信仰民俗活动
  • 发挥礼俗空间社会功能
  • 留出礼仪交往制度空间
第四节 提升服务与政治空间效能,推动主流文化落地
  • 优化公共文化服务空间设置
  • 完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机制
  • 提升乡村政治空间治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