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从考古学看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作者:
施劲松
出版日期:
2024年9月
报告页数:
4页
报告字数:
2100字
所属图书: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讨会文集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09.119-122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
摘要: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世界文明的图景中,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这些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这是对中华文明的深刻总结,揭示了中华文明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内涵。具有五个突出特性的中华文明,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基,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源泉。
关键词:
历史
中华文化
中华文明
考古学
考古材料
作者简介:
施劲松: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纪委书记、副所长,研究员。
相关报告
从考古看中华文明融合特性的起源
和平性:明朝对外交往的理念与实践
人类文明整体进程视域中的“古今中西之争”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化
凤山楼聚落考古研究绪论
民族调查在考古学中的应用——以少数民族手工造纸为例
中国考古学国际化的历程与展望
大文化视野中的昆仑文化研究与文化建设
文化自信的深厚历史底蕴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