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人类文明整体进程视域中的“古今中西之争”
作者:
林建华
出版日期:
2024年9月
报告页数:
8页
报告字数:
4922字
所属图书: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讨会文集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09.221-228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
摘要: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中华文明、“第二个结合”进行了体系化建构、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字里行间处处彰显着新意、深意和远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长期努力,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有条件破解‘古今中西之争’,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迫切需要一批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果。”归结起来,就是肩负起“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这一使命。“古今中西”是一种宏阔博大的时空观,在人类文明整体进程中破解“古今中西之争”,这是一种立场和精神、是一种境界和智慧。
关键词:
中华文化
人类文明
中华文明
马克思主义
中国式现代化
作者简介:
林建华:
(1966—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关报告
实现有原则高度的文明实践
多时态的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化
从思想解放的内涵看“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
深刻理解“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
从考古学看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从考古看中华文明融合特性的起源
和平性:明朝对外交往的理念与实践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意蕴再审视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髓和创新
文章目录
·
破解“古今中西之争”的话语背景:言必称尧舜、言必称希腊
·
破解“古今中西之争”的新答案:条条大路通罗马
·
破解“古今中西之争”的旨归: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