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慈善+社会救助”:双轮驱动助力广州民生服务

作者:
李琴 欧晓晴 马玉琼
出版日期:
2024年12月
报告页数:
15页
报告字数:
12874字
所属图书:
广州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报告(2024)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的衔接对于提升民生福祉和实现共同富裕至关重要。在理论层面,这种衔接能够确保资源合理配置和服务覆盖;在实践层面,通过建立多元化的救助模式和强化政府与慈善机构的合作,能够更好地满足困难群众的需求。本文聚焦广州市“慈善+社会救助”新模式,深入剖析其在主体参与机制、信息共享机制、资源整合机制和创投帮扶机制等方面的创新成果。然而,该模式在实施过程中还面临顶层设计不足、资金筹措困难、社会参与有限、信息共享不畅和监督管理不足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从完善救助衔接机制、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创新探索服务模式、探索数字慈善帮扶和提升社会救助公信力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共同富裕双轮驱动政府救助慈善帮扶

作者简介:

李琴:暨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暨南大学社会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欧晓晴:暨南大学人文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

马玉琼: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

文章目录
·研究背景
“慈善+社会救助”衔接模式探析
  • (一)衔接主体
  • (二)衔接内容
  • (三)衔接过程
广州市“慈善+社会救助”发展现状
  • (一)完善“慈善+社会救助”工作机制
  • (二)强化救助资源互联互通
  • (三)推动救助帮扶提质增效
广州市“慈善+社会救助”现存问题
  • (一)顶层设计不足,体制机制衔接不畅
  • (二)资金筹措困难,服务开展激励不足
  • (三)社会参与有限,活动影响有待提升
  • (四)信息共享不畅,智慧救助应用有限
  • (五)监督管理不足,公益伦理有待提升
对策与建议
  • (一)完善救助衔接机制
  • (二)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 (三)创新探索服务模式
  • (四)探索数字慈善帮扶
  • (五)提升社会救助公信力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