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县级治理机构
作者:
孙锦帆
出版日期:
2025年3月
报告页数:
32页
报告字数:
25630字
所属图书:
县域治理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5-03.45-76
田先红
摘要:
县级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县的“接点”角色和地位,使得县级治理机构呈现出与中央和上级政府契合贯通却又不尽相同的特点。县级党委、县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县级人民政协构成了县级主要治理机构,其领导成员是县域治理中的 “四套班子”,共同塑造了县级政治权力结构。在县级党委的全面领导下,获得县级人大授权的县级人民政府履行各项法定职能,并接受县级人民政协的监督,分工协调、有序运行的县级治理机构共同实现对县域社会的有效治理。本文将对这四种治理机构的组织体制和职能配置进行逐一分析,展现这些县级治理主体的制度基础、内在属性和功能特点。
关键词:
治理能力
县域治理
治理机构
作者简介:
孙锦帆:
华中师范大学
相关报告
《县域治理》绪论
县域治理的历史演变
县域治理关系
县域治理现代化
县级集成改革“江阴样本”
媒体融合:用得好是真本事
行政包干制:县域治理的逻辑与机制——基于华中某省D县的考察
2017~2019年打造县域治理现代化“江阴样本”——江阴县级集成改革的再出发与新实践
2020~2021年县域统筹下的党建引领城镇居民小区治理探索——基于成都市金牛区的经验
1960~2019年县域治理的新型组织探索:设定县域“法定机构”——以成都市温江区为例
文章目录
第一节 县级党委
党的县级组织体系
县级党委的机构设置与职能
县级党委领导职能的实现方式
第二节 县级人民代表大会
县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体系
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以及代表的职权
县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实现
第三节 县级人民政府
县级人民政府的组织构成
县级人民政府的职能与特点
县级人民政府的职能定位与职能转变
第四节 县级人民政协
县级人民政协的组织体制
县级人民政协的职能
县级人民政协的职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