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县域治理的历史演变
作者:
刘天文
出版日期:
2025年3月
报告页数:
25页
报告字数:
20709字
所属图书:
县域治理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5-03.20-44
田先红
摘要:
古往今来,“县”在整个国家政治体系运作过程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县的设立更是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部分,“县”也成为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的重要关注对象。在5000年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尤其是自秦朝建立“郡县制”以来,尽管不同时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县制”一直沿袭保留到今天。“郡县治,天下安”,从侧面说明“县”对传统中国政治稳定和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当代中国,“县”是一级比较完整的基层政权,同样,“县域”作为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地域性统一体,能够集中体现出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因此也构成了我国最基本的治理单元,被视为现代中国政治的基础。这意味着,国家治理 “成也在于县,败也在于县”,特别是在强调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今天,县域治理在整个国家治理体系中起着 “稳定器”和“平衡器”的作用。
关键词:
治理机制
治理能力
治理体系
县域治理
治理行为
作者简介:
刘天文:
相关报告
《县域治理》绪论
县域治理关系
县域治理现代化
行政包干制:县域治理的逻辑与机制——基于华中某省D县的考察
县级治理机构
首都社会治理创新的探索与思考
创新体制机制,推进黑龙江地方治理现代化进程
2019年加快推进湖南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发展现状与完善路径研究
我国关于治理运行与基层自治的研究(2005~2014)
从治理结构角度看我国共治体系构建(2001~2014)
文章目录
第一节 传统中国的县域治理
古代中国“县制”的起源
古代中国县域治理的制度根基
古代中国县域治理的运行特点
第二节 近代中国的县域治理
近代中国的县制改革:县域治理现代化的开端
近代中国县制改革的实践探索
近代中国县制改革的特点
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县域治理
当代中国县域治理的形成
当代中国县域治理的发展
当代中国县域治理的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