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村庄治理结构的变迁
作者:
叶汇琳
徐新晰
出版日期:
2020年10月
报告页数:
28页
报告字数:
17336字
所属图书:
京师社会调查(全3册)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10.174-201
董磊明
欧阳杜菲
宋苑
李健民
摘要:
本文描绘了改革开放以来村庄权力精英更替的历史。产生于不同社会基础之上的权力精英轮番登场,在此起彼伏的权力竞争场域中呈现不同的秩序图景与治理结构。由于黄村的社区内生性力量非常弱小,因此村干部的权威高度依赖国家体制的赋能。在人口流动加剧、社区共同体逐渐瓦解、国家赋能不足的情况下,村庄治理越来越依赖村干部个人的能力与品质。国家政策的改变实际上弱化了村庄的政治实体性,导致了乡村去政治化。
关键词:
农村
基层自治
政治精英
国家体制
作者简介:
叶汇琳:
徐新晰:
相关报告
乡村治理的社会性脱嵌与技术性嵌入
第三部分 外向型精英治村:发展背景下的村庄治理
结论
内发发展的主导力量——社区精英
精英引领:村落发展的机遇把握
2020年四川乡村基层治理现状及形势预测
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深圳经验——基层自治的制度建设案例分析
北镇基层治理研究简介
北镇官民博弈的流变
北镇农民博弈的表象与实质
文章目录
村治式微——“撞钟者”的出现(1980~2000年)
(一)发育不足的内生性权威
(二)高度依赖体制性赋能
能人治村(2000年至今)
(一)经济精英进入政治
(二)富人治村与政治脱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