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美国20世纪现代私募基金会的诞生及其创建者的慈善观——研读洛克菲勒、卡耐基及罗森华德
作者:
何莉君
出版日期:
2011年9月
报告页数:
14页
报告字数:
16241字
所属图书:
中国非营利评论(第八卷)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09.200-213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NGO研究所
王名
摘要:
20世纪初,美国强劲的工业革命带来了财富的急剧膨胀,大资本家零星的小额慈善赠款已远不能赶上其迅速的财富增长和增加的社会需求。美国的基金会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时而生了。这些基金会的创始人来自商界巨擘,他们捐出自己的部分财富用于“造福全人类”。约翰·D.洛克菲勒(John Rockefeller),安德鲁-卡耐基(Andrew Carnegie)和朱利叶斯-罗森华德(Julius Rosenwald)便是这些基金会的重要奠基人。他们所创立各种慈善基金及基金会有些已流芳百世,有的却逐渐被历史遗忘。催化资本家们捐出巨额财富的力量是多方面的。本文通过研读历史文献资料旨在深度挖掘早期慈善基金会创建者的动机,提供批判的角度理性看待慈善基金会的建立。
关键词:
美国
基金会
动机
作者简介:
何莉君:
何莉君,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公益慈善研究中心在读博士生。
相关报告
美国基金会与“新公益”思潮
基金会:以私人财富推动社会进步
志愿者参与动机的结构转型和多元共生——从志愿活动的参与动机看青年价值结构的多重性
慈善公益活动中志愿者的多元动机
海外旅行——我们现在何处
希金斯的理论体系述评
创造价值:公益创新的战略选择——读《慈善的新议题:创造价值》
2019年度广州市慈善组织发展状况分析报告
2014年我国基金会评估专题数据分析
基金会评估专题数据分析
文章目录
·
洛克菲勒基金会、卡耐基基金会和朱利叶斯-罗森华德基金会概况
·
促成三个基金会成立的主要驱动力
·
三大基金会创建者慈善观的异同
·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