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冀南农民家庭子女数量变动考察:1930~1990年代
作者:
王跃生
出版日期:
2005年6月
报告页数:
52页
报告字数:
36506字
所属图书:
中国乡村研究(第三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06.108-159
黄宗智
摘要:
20世纪是中国农村发生重要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的时代。尤其是1940年代末以来,土地改革、集体经济制度建立和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直接对民众的生存环境带来变化。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冀南地区(主要是河北省磁县)农民家庭人口状况,并发掘相关档案资料,拟对20世纪几个主要时期以及其重要社会变革前后冀南农民家庭子女数量的变动历程作一纵向考察和比较,以便对当代中国人口转变有具体的把握。
关键词:
社会变革
人口转变
农民家庭
子女数量
作者简介:
王跃生:
相关报告
子女数量与质量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农民进城策略研究概述
就近城市化:半城市化的空间解释
半城市化的发展性意涵与发展型半城市化
走向家庭更加殷实和谐的社会
推进半城市化向彻底城市化转变的政策分析
研究结论与展望
黄村土地改革实践带来的社会关系的变迁
传统与变迁:透视中国的“家庭妇女”
百年中国变革
文章目录
简单说明
1.问卷调查数据
2.档案资料
土改前家庭成年子女数量考察
(一)70岁以上调查对象父亲和本人兄弟姐妹数量
(二)60~69岁调查对象父亲和本人兄弟姐妹数量
(三)50~59岁调查对象父亲兄弟姐妹数量
(四)相关研究的考察
土改后不同时期家庭子女数量
(一)土改前结婚妇女生育子女数量及其性别构成
(二)1947~1956年结婚妇女子女数量状況
(三)1957~1965年结婚妇女子女数量状況
(四)1966~1970年间结婚夫妇生育数量
(五)1971~1980年结婚妇女子女数量状況
(六)1981~1996年结婚妇女子女数量状况
村落家庭子女的构成状况
(一)问卷调查资料对家庭子女结构状态的反映
(二)传统时代村落家庭子女构成
讨论
(一)传统时代的子女数量特征
(二)土改后农民生存环境的改变与子女数量的增加
(三)1970年代后期以来的家庭子女数量的改变
(四)关于多子多福观念的阐释
·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