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性骚扰侵害客体的民法分析
作者:
薛宁兰
XUENing-lan
出版日期:
2009年7月
报告页数:
10页
报告字数:
9984字
所属图书:
妇女/性别理论与实践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07.635-644
谭琳
姜秀花
摘要:
如果在法理上不明晰性骚扰侵害的民事权利性质, 立法不能对此有准确界定, 实践中就难免使受害人在打破沉默依法维护权益时,又面临 “立案难” 的困境。 当前, 性骚扰诉讼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 “立案难” 、 “取证难” 、 “赔偿难” 的 “三难” 问题。③ 其中 “立案难” 现象与对性骚扰侵犯的民事权利性质认识不统一有密切关联。 2000 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 《民事案件案由规定 (试行) 》 中, 人身权纠纷项下列举的人格权纠纷类型主要有: 人身自由权纠纷、 名誉权纠纷、 姓名权纠纷、 荣誉权纠纷、肖像权纠纷等类型, 尚无与性骚扰所侵害人格利益相一致的权利纠纷类型;另一方面, 将性骚扰侵权纠纷归为法律中已有的某种人格权纠纷, 又缺乏学界对其合理性的理论论证和以社会性别为视角所做的分析。 因此, 目前中国法院对性骚扰诉讼案案由归纳的多样化在所难免。 性骚扰民事诉讼中存在的借 “名” 诉讼和借 “名” 不当的现状表明, 从民法学角度分析、 认定性骚扰所侵害的客体, 是学术界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
性骚扰诉讼
性骚扰受害方
尊严权
性表达权
作者简介:
薛宁兰:
XUENing-lan:
相关报告
职场性骚扰法律制度中的雇主责任
文章目录
·
问题的由来
对若干认识的社会性别分析
(一)性骚扰侵害的是贞操权?
(二)性骚扰侵害的是名誉权?
(三)性骚扰侵害的是人格尊严权?
·
性自主权是性骚扰侵害的直接客体
·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