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职场性骚扰法律制度中的雇主责任
作者:
易菲
YIFei
出版日期:
2009年7月
报告页数:
8页
报告字数:
7580字
所属图书:
妇女/性别理论与实践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07.669-676
谭琳
姜秀花
摘要:
目前, 中国法学界的主流观点是: 首先, 性骚扰发生的原因是两性之间的性吸引, 但不过是行为人超出了道德与法律的范围, 从而对他人 (主要是女性) 造成了人格权益的损害。 其次, 性骚扰侵害的是一项人格利益,即一项人格权, 有学者认为是身体权, 有学者认为是名誉权, 有学者认为是性自主权, 即个人自由处分性利益、 维护性尊严的权利,也有学者认为是侵犯了公民个体的人格尊严权。再次, 因为性骚扰侵害了个体的人格权,因而除了具体的人身损害以及物质上的损失外, 最主要的损害是非财产性损害, 即受害人可以要求侵权人承担精神损害赔偿。 最后, 在请求司法救济的时候, 则按照中国对于人格权的救济方式进行, 要求赔礼道歉、 消除影响、人身损害的医疗赔偿, 以及请求精神损害赔偿。这种将性骚扰定性为个体间的侵权行为的认识肤浅而无情, 在为职场中的性剥削与性别歧视提供掩护的同时, 更沦为了它的帮凶
关键词:
性骚扰
雇主责任
尊严权
作者简介:
易菲:
YIFei:
相关报告
性骚扰侵害客体的民法分析
性骚扰案件中的证据问题研究
中国工作场所的性骚扰及反性骚扰的行动发展
差距、挑战与对策——“反对工作场所性骚扰国际研讨会”综述
性骚扰在中国的存在——169名女性的个例研究
工作中的性骚扰——性别和权力不平等的观察视角
女性新媒介事件中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角色分析
家政服务员性骚扰问题的职业特点
论性骚扰的损害赔偿
性骚扰与强奸——走向“性别中立”
文章目录
·
中国性骚扰问题的窘境
·
雇主责任的合理性
·
美国经验中的雇主责任
·
对中国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