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上海城市运行的风险源分析及对策思考

作者:
何丰 陈秋玲 高秦镜 黄舒婷 马晓姗 孔令超 吴干俊
出版日期:
2011年7月
报告页数:
26页
报告字数:
20434字
所属图书:
公共危机与社会治理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上海城市运行的风险源具有类型分布复杂化、空间分布集中性、时间分布压缩型、行业分布全覆盖、人群分布多元化等特征。从类型分布看,在事故灾难风险源、公共卫生风险源、社会安全风险源和自然灾害风险源四大类风险源中,高层楼宇、地下公共空间和城市生命线等一旦发生危机事件,因救援难度大、波及面广、危害深远,成为上海在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过程中需要特别予以关注的焦点性风险源。从空间分布看,上海城市运行风险源具有点状分布(如高层建筑、地下空间、建筑工地等)、线状分布(如城市生命线等)、面状分布(如重化工区及重化工基地、长江及东海沿线区域等)、网络状分布(如地面与轨道交通、地下管网等)等特征。从时间分布看,上海城市运行风险源具有季节性(如公共卫生风险源、自然灾害风险源)、周期性(如安全生产事故风险源、交通事故风险源)、敏感日的特殊性(如社会安全风险源)以及时间上的叠加性等分布规律。从行业分布看,上海高风险行业包括建筑业、重化工业、交通运输业、餐饮娱乐业、仓储及零售商业、供水供电供气业等。从人群分布看,上海市高风险人群主要为外来务工人员及其随迁子女、经常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劳动者、驾龄较短的机动车驾驶员、露天工作人群、老弱病残孕等免疫力低下的人群、精神压力大的人群等。有效监控上海城市运行风险源的总体思路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原则,实行“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主体外移、创新内移”的风险管理范式,实现“政府全程管理—企业全行联防—市民全员参与”,优化、细化、强化上海城市运行风险源的管理体系。

关键词:

空间分布风险源城市运行类型分布

作者简介:

何丰:上海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学等。

陈秋玲:上海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城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经济与社会安全管理。

高秦镜:上海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

黄舒婷:上海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城市经济及风险管理。

马晓姗:上海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经济与社会安全管理。

孔令超:上海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

吴干俊:上海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与城市经济。

文章目录
·引言
研究回顾
  • (一)国外相关理论研究
  • (二)国内相关理论研究
  • (三)发达国家的实践模式
上海城市运行风险源的分布特征
  • (一)城市运行风险源的类型分布特征
  • (二)城市运行风险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 (三)城市运行风险的时间分布特征
  • (四)城市运行风险的行业分布特征
  • (五)城市运行风险源的人群分布特征
  • (六)上海城市运行风险总体评估
有效监控上海城市运行风险源的对策建议
  • (一)有效监控上海城市运行风险源的总体思路
  • (二)完善上海城市运行风险源管理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