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集体退”,“宗族进”:“自己人治理”逻辑的表达与实践
作者:
出版日期:
2013年6月
报告页数:
59页
报告字数:
45826字
所属图书:
公私定律:村庄视域中的国家政权建设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06.239-297
摘要:
本文论述了以宗族认同为内在基础的理事会的复兴,对税改后农村治理实践和地方社会秩序维系带来的影响,并展示了“自己人治理”的实践机制。本文还论述了村社集体权力退出,宗族性力量跟进以后,“自己人治理”是如何突破“私务”界限,在“公务”领域发挥作用,借此研究“自己人治理”逻辑的表达与实践机制,探讨农民公私观念型构地方治理秩序的问题。
关键词:
社会秩序
基层治理
村社权力
宗族认同
作者简介:
相关报告
公私观念与村庄政治
“村落中的国家”:百年国家政权建设史中的公私定律
改革开放后期的泥河村:生计转型和“悬浮型”政权下的民风遗韵
习惯法在达腊彝寨社会秩序中的作用
语言实施的性别围困——权力话语下的“第三性”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太仓
高度关注:网络谣言与群体性事件
2009年社会治安状况分析
社会经济和谐度指标体系综合评价和分析
北镇基层治理研究背景与方法
文章目录
理事会的兴起
(一)宝恩镇的第一个理事会
(二)理事会的普及式发展
(三)理事会的“前世今生”
“自己人治理”的逻辑
(一)治理“钉子户”的逻辑
(二)有限资源的“自己人”分配逻辑
“外人当政”引发的风波
(一)集体权力的宗族化
(二)“湾里的湾外人”当了村支书
(三)理事会的尴尬
(四)风波的平息:“以权治权”
(五)权力合法性的民间命题
非均衡的资源分配引发的农民上访事件
(一)“资源下乡”中的分配难题
(二)基于集体成员权的上访由头
(三)上访农民的利益诉求
(四)乡镇政府和村社集体的应对
(五)理事会兴起的忧思
·
道中“道”,非“常道”:农民公私观理想图式的表达
·
村委会、理事会与公私秩序的表达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