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赵晓峰
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个人简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导,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乡村治理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陕西省乡村治理与社会建设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兼任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社会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农村合作经济指导专家、首届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农业转型、贫困治理、新型农民合作社与中国乡村治理研究。

  • 公私定律:村庄视域中的国家政权建设
    赵晓峰 出版时间: 2013年06月
    本文在对湖北省岳平县农村进行深度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试图挖掘、总结出村庄视域中的国家政权建设的本土化实现逻辑与一般规律,即本书所谓“公私定律”——无论政权建设的阶段性目标是什么,只要农民的“自己人认同”意识没有完全消失,国家就必须将最基层的治理主体建立在最能够整合农民“自己人单位”内部资源的基础上,打破“公”与“私”的隔膜,使国家之“公”与农民之“私”衔接起来,以建构最有效的基层治理模式。
  • 公域、私域与公私秩序:中国农村基层半正式治理实践的阐释性研究
    出版时间: 2014年09月
    本文以“公域、私域与公私秩序”的理论框架分析中国农村基层半正式治理实践的存在空间、实践机制及变迁轨迹。研究发现:在帝制时代,公域里的法制与私域里的礼治是异形同构的关系,都是儒家意识形态的折射;通过绅士的连接,正式的官僚制与非正式的乡土社会治理之间形成了一套精巧的秩序衔接机制,共同维系了帝国秩序的稳定。近代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政府越来越强调政体建设的重要性,公域里的治理逻辑发生了重大变化,技术性治理日益兴起;私域里的秩序形成机制在现代性的入侵下正在碎片化中进行要素的重新组合,但尚未完成重构的过程。一快一慢的两个节奏,破坏了二者之间的协调性与自洽性,加重了半正式治理实践的荷载,对基层社会产生了诸多的意外后果。政府在加强国家制度能力建设的过程中,必须重视政权建设的社会基础;农村基层治理模式的变革,也需要加大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力度,创造性地重构半正式治理的实践模式。
  • 公私观念下政权建设研究综述
    出版时间: 2013年06月
    本文梳理了国家政权建设研究的相关成果并提出从社会基础研究政权建设的必要性。本文还介绍了该研究参考的理论资源,包括组织重建视角的新农村建设、华中村治研究关于村庄社会性质的研究、“自己人”信任建构机制的本土心理学研究、从公私观念理想图式到公私秩序。本文最后阐述了该研究的田野工作和研究方法。
  • 公私观念与村庄政治
    出版时间: 2013年06月
    本文沿着学界关于“公与私”的讨论,从层次性、规则性、价值性等方面构建了一个理解农民公私观念的理想图式,介绍公私观念型构地方社会秩序的实践机制,探讨农民公私观念与基层社会治理秩序之间的关联,并提出以公私秩序为分析框架来理解农村基层治理模式和村庄政治社会现象的可行性。
  • “破宗族”,“立集体”:农村革命与建设的实践逻辑
    出版时间: 2013年06月
    本文论述了从1950年土地改革运动到1962年公社制度确立之间长达13年的农村基层治理模式不断调适的逻辑,剖析了农民“反行为”与形塑“革命小农”的深层逻辑,分析了人民公社制度时期新旧制度的博弈逻辑,初步厘清了公社体制末期的离心力,展示了农村经济社会制度变迁的村社逻辑。本文还讨论了生产队里的秩序生成机制,进而尝试从公私观念的角度对集体化时期的基层社会发展逻辑进行重新理解。
  • “市场离散宗族”:“自己人单位”的命运沉浮
    出版时间: 2013年06月
    本文对80年代以来岳平县几个湾子里发生的宗族复兴的现象展开阐述,对宗族社会文化网络的重建展开论述,对农民的宗族意识再生产机制展开讨论,进而分析农民“自己人意识”的强化机制。本文还分析了农民的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的基本取向,探讨了当下岳平农民行动逻辑的锻造机理。农民的权利观念在不断被启蒙中逐渐觉醒,家庭权力结构和代际伦理秩序也在历经风雨后渐趋稳定,农民“小私观”获得了新的表达。
  • “宗族里的国家”:村社集体权力的运作逻辑
    出版时间: 2013年06月
    本文论述了分田到户以来村社集体权力性质的变迁机制及其对农村基层治理实践产生的重大影响,并探讨了分田到户以后最基层的体制性治理单位的变化,村社集体权力的性质的变迁,基层治理实践逻辑的展开方式,农民的“自己人”意识在村社集体权力的行使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取消农业税费对正式治理体制和基层治理实践的影响。
  • “集体退”,“宗族进”:“自己人治理”逻辑的表达与实践
    出版时间: 2013年06月
    本文论述了以宗族认同为内在基础的理事会的复兴,对税改后农村治理实践和地方社会秩序维系带来的影响,并展示了“自己人治理”的实践机制。本文还论述了村社集体权力退出,宗族性力量跟进以后,“自己人治理”是如何突破“私务”界限,在“公务”领域发挥作用,借此研究“自己人治理”逻辑的表达与实践机制,探讨农民公私观念型构地方治理秩序的问题。
  • “村落中的国家”:百年国家政权建设史中的公私定律
    出版时间: 2013年06月
    本文从农民“大私观”“小私观”和“大公观”,以及最基层治理单位的变迁逻辑等视角对农民公私观念的理解图式进行了总结性探讨,分析了农民公私观念与村庄社会秩序之间的关联。本文还剖析了村庄社会秩序的维系机制,回应了百年来中国农村基层治理模式变迁的一般规律,并提出新的分析概念:公私秩序。本文最后在村庄视域中重构实然状态的国家政权建设史,以此来进一步验证政权建设的规律性问题,并试图回应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