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30多年的改革和建设,中国初步建立了福利体系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但是,当前的福利体系具有明显的碎片化和差异化特征。从历史发展角度看,福利体系的碎片化和差异化是与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联系,是中国复杂国情的呈现,具有必然性和合理性。但是,在社会分层渐趋固化、城镇化和老龄化持续加速,且经济和财政增速放缓的新形势下,制度体系的碎片化,影响了福利体系的健康发展和功能发挥,并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越来越明显的负面作用。促进福利体系的制度整合和可持续建设,已经成为社会的基本共识。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福利体系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出台了部分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福利体系的制度整合和平等保障。与此同时,在国家和地方层面都在积极探索福利体系整合的路径和模式,广泛开展政策试点,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同时,西方发达国家社会福利的发展历程也提供了大量有益的经验启示。从发展趋势看,福利体系制度整合和可持续建设的理念、思路逐渐明晰,制度设计和政策体系也日渐完善。
但是,福利体系建设本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国的福利体系发展时间较短,制度基础比较薄弱,同时面临深厚的历史传统和复杂的现实国情,完善社会福利制度体系的任务更加艰巨和复杂。本报告提出的发展理念、思路和政策方案,总体上侧重于宏观的、框架性的制度设计。更详细的政策方案,譬如有关在确保社会福利体系的有效性、效率性、普惠性和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如何建立政府、市场、社会合理分担的责任体系;如何决定中央和省级政府在社会福利方面的合理支出比重;养老基金的统筹和管理模式;社会救助与其他社会福利项目之间的功能定位和体系整合,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更详细的论证。
建立公平可持续的社会福利体系的工作思路、具体措施、实施的主要问题,国际上的经验教训以及课题组的主要建议见附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