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汉地绝大多数庙宇备有签谱,供善男信女占卜。无论是帝王将相、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三教九流,每当在生活中遇到疑难问题无法做出抉择时,或在人生的旅途中艰难险阻又缺乏勇气跨越而彷徨不前时,或遇到天灾人祸陷入困境时,许多人往往要到神庙烧香磕头,祈求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神灵指点迷津或保佑逢凶化吉,求签占卜是他们经常采取的用来窥测“天机”的方法。在民间成千万计的宫庙中,灵签几乎是无宫不有、无庙不在,至今犹然。而民间广泛流传的“跨进庙门两件事,烧香求签问心事”的俗谚俚语,真实地反映了千百年来抽签占卜在汉地百姓的宗教信仰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一历史事实。大约在明代中后期,随着关帝神格的提高,被关帝庙借用的护国嘉济江东王灵签凭借关帝在民间的巨大影响,成为中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灵签之一。到清代,关帝灵签比明代更加通俗明了,《关圣帝君灵签诗集》除了保留明代《正统道藏》收入的《护国嘉济江东王灵签》的所有内容外,又增加了典故、天干、签首兆象、占验、碧仙注等。灵签是以诗歌为载体、以竹签为占具来预测吉凶的占卜术,其历史悠久,渊源可以追溯到周代的《周易》,而在形式上受《灵棋经》影响更为直接,同时与谶语主要是诗谶和图谶的流行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另外诗歌创作的繁荣也是灵签产生的前提条件。灵签产生决不是偶然的,而是中国古代占卜术逐渐趋向世俗化、占卜方式趋向简易化的必然产物。灵签大概产生于唐代,灵签产生后,其主流继续沿着通俗明了的方向演化,宋代的一些灵签就有了注解、断语等,明清时期又增加了典故、传说故事、释义、占验、上中下兆象等,并且出现根据百姓占卜需要而分门别类的签谱。由于灵签比起其他的占卜形式更加简便易行,所以灵签产生后便很快在民间流传开来,宋代的许多宫庙备有灵签供善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