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我国社会调节机制发展的特征与趋势

作者:
出版日期:
2011年11月
报告页数:
17页
报告字数:
13460字
所属图书:
社会调节机制论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社会历史发展至今,由于社会阶层的急剧分化和社会利益的多元分配,其导致的冲突和矛盾也更加复杂多样,单一地依靠经济、法、政治、道德、艺术、宗教等的调节,已经显得远远不够。任何将社会调节机制单一化的思想都是非常有害的,容易限制人们对于社会矛盾的协调机制和途径的合理追求和探索,也就会使社会的矛盾协调管理难以取得应有的发展和突破。事实上,经济、法、政治、道德、艺术、宗教等的调节,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都不可能是单独起作用的。居于社会统治地位的阶级和政党,能否在具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问题面前,综合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资源,娴熟运用上述社会调节机制,促进社会的和谐而健康地发展,才是问题的要害。而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够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充分体现出对问题的清醒认识与对解决问题的充分信心。

关键词:

作者简介:
文章目录
社会调节机制的运行过程
  • 1.理念解释层面或阶段
  • 2.制度(规范)安排层面或阶段
  • 3.实践操作层面或阶段
社会调节机制发展的主要特征
  • 1.我国社会调节机制的发展是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 2.我国社会调节机制的发展是阶级性与全人类性的统一
  • 3.我国社会调节机制的发展是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
  • 4.我国社会调节机制的发展是继承性与变革性的统一
  • 5.我国社会调节机制的发展是制度化调节与非制度化调节的统一
  • 6.我国社会调节机制的发展是突破式与渐进式的统一
  • 7.我国社会调节机制的发展是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 8.我国社会调节机制的发展是发展与代价的统一
社会调节机制的发展趋势
  • 1.我国社会调节机制在基础上,由以突出阶级性为核心向以强调人民性为核心转变,从而充分保证它的合法性
  • 2.我国社会调节机制在结构上,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由封闭向开放转变,从而充分体现它的创新性
  • 3.我国社会调节机制在基本功能上,由偏重理论解释论证向强调实践操作转变,从而充分体现它的实践性
  • 4.我国社会调节机制在根本目的上,由传统的维护经济增长、社会安定向努力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转变,从而充分体现它的人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