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如何看待人口承载力
作者:
贡森
苏杨
出版日期:
2011年5月
报告页数:
20页
报告字数:
18564字
所属图书:
民生为向:推进包容性增长的社会政策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05.117-136
贡森
苏杨
摘要:
地区人口承载力测评指标可分为人口指标、资源容量指标、生态指标、综合性可持续指标等四类。尽管东西部人口密度的差异巨大,但大部分地区的人口密度相对于其自然资源禀赋状况而言都较高。人口承载力的直接影响因素是以就业为主的经济因素。基于此,可以认为我国发达地区的人口承载力的富余空间较大。
关键词:
人口承载力
可持续
人口密度
资源容量
作者简介:
贡森:
苏杨:
相关报告
广州市人口结构特点简析
长株潭城市群人口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人口迁移和分布规律在现阶段中国的表现
区域人口承载力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发展方式角度
基于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的北京市人口承载量研究
西安人口承载力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
2020年北京市人口与水资源承载力分析
基于多要素的上海市中长期人口容量研究
广州市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调研报告
可持续农业产业脱贫
文章目录
国际上有关区域人口承载力的理论
区域人口承载力的极限是相对的、有弹性的
区域人口承载力的测量有四类指标,较为全面的是综合性可持续指标
综合性可持续指标既包括可持续发展的物质要素,还反映利益相关者的主观意愿
我国的区域人口承载力
我国分地区的人口密度与自然条件有较好的拟合关系,同时近二十年来人口分布的变化主要是由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
尽管我国的水资源尚未超载,但是耕地资源和生态系统整体上处于超载状态,并且分省份来看多数全面超载,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地区
虽然我国综合性可持续指标的研究局限于物质条件,但清楚表明发达地区的综合资源承载力有较大富余
综合资源承载力与主体功能区战略及其人口管理政策
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是基于综合性的资源环境承载力
我国人口分布与经济布局的不协调主要是由于东部地区的经济集聚没有带来相应规模的人口集聚
人口分布与经济分布的不协调是当前我国人口分布的主要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