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农村社会组织治理结构

作者:
王义 刘效敬 孙涛
出版日期:
2010年7月
报告页数:
11页
报告字数:
7788字
所属图书:
转型中的农村社会组织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治理结构是目前学术界非常流行的一个术语,意指一个组织的架构设计及其运作方式,再进一步讲,就是组织内部权力分配上的制度化安排。农村社会组织的治理结构就是组织内机构与机构、成员与机构、成员与成员(通常指会员、理事会、监事会与管理者)之间形成的一种相互制衡关系,实质是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的相互分离和相互制衡。在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中,治理结构的改善是重要一环。治理结构的完善程度,不仅决定了社会组织的生存状态,而且体现着社会组织的成熟程度。目前,农村社会组织的治理结构还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社会组织的运行绩效,也影响着其社会信誉度。因此,矫正农村社会组织治理结构的缺陷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任务。
关键词:

治理结构农村社会组织“内部人控制”经济类社会组织

作者简介:

王义:

刘效敬:

孙涛:残障权利自倡导者。

文章目录
(一)主要特点
  • 1.社会组织的治理结构有明确的法律法规以及规章作为依据
  • 2.治理结构的发展具有非均衡性
  • 3.规范性与灵活性难以协调一致
  • 4.登记制与备案制差别较大
(二)突出问题
  • 1.治理结构不完备,或者虽然表面比较完整,但名实不符
  • 2.能人治理比较普遍,内部人控制现象突出
  • 3.部分农村社会组织“行政气息”浓厚,治理结构严重“异化”
(三)根源透视
  • 1.不完善的治理结构,与组织赖以依存的环境有关
  • 2.除了少数经济类社会组织外,大多数农村社会组织的现实情况是资金较少,规模不大,人员素质不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相当一部分农村社会组织生存艰难
  • 3.主管机构监管不力
  • 4.部分农村社会组织产权不清晰,尤以经济类社会组织为典型
(四)矫正措施
  • 1.完善规章制度,树立制度化治理的权威性
  • 2.完善监督管理体制,加强对农村社会组织的监督管理
  • 3.明晰产权
  • 4.强化评估,注重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