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公益慈善力量助力中国乡村振兴发展报告

作者:
葛宁 周王瑜 杨团 续志琦
出版日期:
2022年7月
报告页数:
50页
报告字数:
37755字
所属图书:
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22)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乡村振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新时代最大的公益事业。然而长期以来,公益慈善(特别是农村基层的公益慈善力量)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一直没有被重视。报告回顾了公益慈善组织参与乡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发现自2017年以来,参与乡村振兴的社会组织总量的年均增长率远高于社会组织年均增长率,其中,基金会半数参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县及以下注册的社会服务机构和社团9成多参与乡村振兴。报告通过对首次进行的乡村公益慈善行动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提出乡村公益慈善行动是政府公益和社会公益的多样式组合。其中政府是所有公益慈善行动的主要支持者和资源提供者,村集体是落实行动的主要组织者和人力及服务资源的提供者。虽然正式社会组织在乡村公益慈善行动总量中的比例不高,但好评度和信任度较高。本报告分析了乡村公益慈善发展面临观念、组织、结构和能力四个方面的挑战,建议坚持以村庄为主体,发挥其自主性、整体性功能;大力发展农村社会组织;提升县域基金会的数量;畅通乡村外部链接渠道,统筹村内外资源;加强研究倡导工作,培育人才团队等方式,支持和拓展乡村公益慈善行动。

关键词:

公益慈善基金会农村集体经济农村社会组织乡村振兴

作者简介:

葛宁:北京农禾之家咨询服务中心总干事,北京农禾之家农村发展基金会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及探索乡村振兴。

周王瑜:北京农禾之家咨询服务中心干事,北京农禾之家咨询服务中心研究组秘书。

杨团: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社会学会社会政策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现任中国灵山公益慈善促进会监事长、北京农禾之家咨询服务中心理事长、北京农禾之家农村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等职。国家民政部特邀咨询专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专家组成员。获评“2013CCTV年度十大慈善人物”“责任中国2014年公益盛典”年度致敬大奖,《中国慈善家》杂志“2015年度中国十大社会推动者”“2018年度中国十大社会推动者”“2020年度十大公益人物”,《南风窗》杂志2018年“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2019年获评“中国慈善公益品牌70年70人”代表人物。2021年进入“2021中国品牌女性500强”,获评凤凰网行动者联盟2021十大公益人物奖。担任《当代社会政策研究》(社会政策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社会政策国际论坛年度论文集2005~2017)和《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09~2022)的主编;《综合农协:中国“三农”改革突破口》(北京农禾之家咨询服务中心综合农协研究组年度研究报告论文集2013~2021)的主编主撰。长期致力于社会保障、慈善公益与非营利组织、综合性农民合作组织、社区公共服务、老年人长期照护等领域的政策研究,曾多次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和重点课题以及中国社科院重点课题,出版多部专著、发表150多篇论文及研究报告,曾获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成果及多项省部级研究优秀成果奖。主要专著有《社区公共服务论析》(独著)、《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再选择》(第一著者)、《21世纪中国农民的社会保障之路》(第一著者);主要论文有《社会政策研究范式的演化及其启示》《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社会保障探索》《探索第四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的第三条道路》《中国长期照护的政策选择》《此集体非彼集体——为社区性综合性乡村合作组织探路》《30年集体经济改革启示录:乡村发展必由之路》等。

续志琦:荷兰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国际社会科学研究院发展研究博士研究生。

文章目录
·乡村振兴中公益慈善力量的范围和结构
公益慈善组织参与乡村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 (一)历史回顾
  • (二)现状及其特征
  • (三)几点发现
村庄内生的公益慈善行动及其分析
  • (一)调研概述
  • (二)乡村公益慈善行动内容
  • (三)乡村公益慈善行动的要素
  • (四)对乡村公益行动和组织工作的评价
  • (五)主要发现
乡村振兴中公益慈善面临的重大挑战
  • (一)观念的挑战
  • (二)组织的挑战
  • (三)结构的挑战
  • (四)能力的挑战
应对挑战的策略思考与建议
  • (一)坚持以村庄为主体,发挥其自主性和整体性功能
  • (二)大力发展乡村社会组织
  • (三)整合乡村内部与外部力量,聚成优势互补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