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底层贫弱群体接受帮助行为的理论分析

作者:
王思斌
出版日期:
2012年4月
报告页数:
41页
报告字数:
39926字
所属图书:
走向社会的基础结构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社会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是社会弱势群体。本文把转型期的底层贫弱群体的接受帮助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如下考虑:第一,在我国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由于社会结构和制度变迁的原因,一些群体不幸成为弱势群体。对弱势群体的救助不但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门话题,而且弱势群体概念也获得了政治话语的合法性。这本身就说明了当前我国弱势群体问题的严重性和对其实施救助及帮助的迫切性与必要性。第二,转型期的弱势群体所遇困难有其特殊性,对他们实施救助也是当前我国社会救助的重要任务,而对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方式的理解有助于对社会工作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第三,对研究对象给出具体的界定,而不是泛论弱势群体,有利于较为准确地分析和展开论述。在本文中,转型期社会结构中的底层贫弱群体既包括因社会转型造成的弱势群体,也包括其他贫弱群体。这些群体的现实的生活状态与社会转型和市场化改革有着或强或弱的联系。

关键词:

作者简介:

王思斌: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会长、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工作教育、组织社会学、社会保障、社区工作与社会管理等。

文章目录
问题的提出
  • 1.社会工作对文化的关注
  • 2.对“求—助”关系的理解及对帮助的复杂反应
  • 3.本文的角度及研究的问题
转型期中国社会结构中的底层贫弱群体
  • 1.底层贫弱群体的概念
  • 2.底层贫弱群体的生成及构成
底层贫弱群体的福利意识形态及其诉求
  • 1.福利意识形态的含义
  • 2.社会福利领域对意识形态的关注
  • 3.福利意识形态的影响因素
  • 4.底层贫弱群体的福利意识形态
  • 5.底层贫弱群体的福利诉求
底层贫弱群体接受福利服务的理论模型
  • 1.底层贫弱群体看待遭遇困难的基本角度
  • 2.底层贫弱群体接受帮助的反应模型
  • 3.对上述理论模型的进一步解释
底层贫弱群体接受福利服务模型对社会工作的启示
  • 1.关于贫弱群体接受福利服务行为的理论概括
  • 2.本项研究对社会工作的启示